小企業信貸規模“不受限”:坎途如何成大道
    2008-07-23    作者:鄒靚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一邊是小企業嗷嗷待哺,一邊是銀行風險管理。當信貸規模不設防遭遇資産品質風險上升時,商業銀行的力量顯然並不足以解決全部問題。于是,從信貸政策、稅收政策、産業政策的組合式解決方案正在各方呼吁中逐漸清晰。

監管:規模不受限制

  從人民銀行到銀監會,從銀行同業公會到小企業聯合會,各方對小企業信貸給予的關注“不可謂不大”。從《小企業授信工作盡職指引》到《小企業授信工作指導意見》,監管支援使得商業銀行逐漸對企業信貸的業務結構轉變思路,不少銀行開始重視小企業信貸增長甚至將其作為戰略發展的重要力量。
  7月19日,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2008年年中工作會議上強調,下半年將密切關注小企業信貸,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小企業風險和信貸情況分門別類摸清情況、革新機制,支援符合條件的小企業渡過難關。上海銀監局在昨日發布的下半年小企業信貸工作重點中也提出,即便是在宏觀調控中,各銀行也必須保證小企業的信貸規模不受控制。不過分析人士稱,這並不意味銀行可以突破信貸額度。
  據悉,工行、建行等大型國有銀行紛紛單獨下達小企業貸款考核指標,將貸款增量及新開戶與業績考核掛鉤;興業銀行、深發展等在總行全年信貸額度中專辟小企業信貸額度;寧波銀行、浙商銀行等甚至將小企業業務列入戰略發展的重點方向。

銀行:風險阻礙支援

  小企業融資難作為世界性的難題,在經濟下行時期矛盾愈加突出。在人民幣升值、成本上升、信貸緊縮等多重外部壓力下,小企業生存環境明顯惡化,紡織、鞋帽、零配件等低産品附加值及外貿依賴行業甚至出現了大量停産倒閉現象。
  即便是有意進入小企業融資市場的商業銀行,也不得不在風險面前緩步前行。據人民銀行杭州支行測算,今年浙江企業資金缺口達1200億元,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小企業。而接連出現的企業三角債加劇、上下遊資金鏈斷裂事件,使得小企業信貸存量面臨不良率上升的危險。
  因此對小企業信貸發放,銀行都持謹慎態度。以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兩家上市城商行半年報披露資訊來看,為覆蓋風險兩行均提升了貸款平均利率,其中寧波銀行提升了1.13個百分點。然而分析人士指出,江浙民營企業資金緊張,未來兩行提升利率程度將有所縮小。

市場:呼吁政策扶持

  近幾個月來,人民銀行、銀監會、統計局、外匯局、經貿係統等多部委陸續組織力量,趕赴江浙閩粵等地調研中小企業生存環境。各地方監管局、商協會提出政策建議,寄希望于增加信貸規模、調整出口退稅、增加財政補貼性支出在內的多項扶持政策。
  監管層對中小企業信貸的收放似乎處在“微妙抉擇”的過程中。在2008年年中工作會議上,劉明康這樣表述,“盡可能以不低于年度信貸平均增速,單獨安排小企業的信貸規模,特別要優先滿足災後重建地區符合條件的小企業合理信貸需求”。
  此前坊間傳言,監管層正考慮對小企業信貸另辟4000億元融資額度,市場對其政策影響及可行性褒貶不一。對此江蘇銀監局局長于學軍認為,以規模定量的方式支援小企業融資與商業銀行經營規律及信貸原則相違背,支援小企業融資需要建立一個一體化、多層次的融資渠道,包括直接融資、風險投資等等。
  “依靠銀行係統全包全攬並不現實,除了貨幣信貸投放外,産業結構調整、財政政策扶持等都將有所作為。”于學軍説。

  相關稿件
劉明康:銀行要單獨安排小企業信貸規模 2008-07-23
上海小企業貸款跑贏信貸平均增速 2008-07-23
探路小企業信貸“減壓” 2008-07-23
上海銀監局:小企業的信貸規模不受控制 2008-07-22
深圳問題屬個案 地産信貸風險尚處可控范圍 2008-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