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面對“錢荒” “十字街頭”備受煎熬
    2008-07-23    作者:黃庭鈞 朱辰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7月20日電 缺錢,已經成為不少中小企業生産經營中面臨的十分緊迫的問題。去年以來,蘇浙滬等地一向生意興隆的中小企業突然發現,銷出去的商品回款時間明顯延長,企業資金週轉的速度明顯減慢,本來就難申請到的銀行貸款已經幾乎不可能貸到……“我們現在是在過冬,就看能不能熬過去。”一位從事箱包貿易的上海民營企業主對記者説。
    面對“錢荒”,中小企業處在備受煎熬的“十字街頭”。

多數中小企業資金鏈“吃緊”

    在長三角地區,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一直是當地經濟運行的活力所在。“長期以來,我們浙江本地人基本上沒有失業現象,而且還吸納了大量外來的打工者。為什麼?還不是因為我們浙江的中小企業發展得特別好。”浙江省麗水市的一位政府官員對記者説,但是,現在浙江很多中小企業主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資金”。
    浙江一家不願具名的企業主告訴記者,資金緊張是公司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他分析説,兩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這一狀況的發生。一是生産成本的上升。“電費上調、工資上升、煤價上漲,今年都一齊襲來,使目前的生産成本與去年相比有了大幅度上升,但是又不能將所有成本都通過價格上漲來彌補,因為國內的許多企業都對價格十分敏感,大幅漲價會失去很多客戶。最後,只好企業自己死扛。”
    二是貨款回收的難度增大。“因為公司的客戶大多都是中小型企業,他們今年的經營狀況較往年相比都有所下降,這樣一來公司收款難度就大於以往了。”他舉例説,以前廣州客戶的貨款一個月以內就可以收到,但是現在往往要等上兩三個月才能到賬。“人家也不是故意拖欠貨款,實在是大家都很艱難。最後還是兩個字:死扛!”
    顯然,“死扛”肯定不是問題的解決之道。一家股份制銀行杭州分行的副行長告訴記者,自去年12月底以來,該行平均每週有一到兩家企業還不起到期的貸款。而這種狀況在杭州銀行業內並不鮮見。“現在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的難題。”這位副行長説。

中小企業面臨尷尬的融資困局

    “現在不借錢是等死,借錢是找死。”蘇州昆山的一家電腦零部件企業的財務負責人對記者説。採訪中我們發現,這種融資兩難的困局在多數中小企業都有體現。
    不少企業主反映,不融資借錢,企業是慢慢地熬,熬過了就能活下去。如果熬不下去,資金鏈斷裂,企業只能關門。如果融資借錢,無非是兩個渠道,要麼向銀行借,要麼民間融資。“不管是銀行貸款還是民間融資,現在的借貸成本都讓企業難以承受。”這位負責人説。
    江蘇銀監局的一份調查顯示,去年以來,企業的借貸成本大幅上升,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率從2007年初的2.3%上升到年底的9%,目前仍處於5%以上的高位。2007年6次加息使得一年期貸款利率從6.12%上升到7.47%,上升了22%。優惠利率基本取消,並且加收了一些費用,如大多數銀行開始向企業收取1%-3%的承兌匯票敞口承諾費。“有統計表明,貸款利率實際上升了33%左右。”這份調查説。
    蘇州高科技園區一家軟體公司副總經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以前,企業需要補充流動資金,隨時可以到商業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現在向銀行申請到貸款的難度很大。即使貸到,也是打了折扣的。比如,申請貸600萬元,只能給你400萬元。而且貸款利率還要上浮。”
    同時,商業銀行還普遍對中小企業信貸“提價”。據記者了解,目前,上海中資銀行已普遍對中小企業信貸提價30%左右。事實上,如今能在商業銀行貸到款的小企業可謂鳳毛麟角。根據江蘇省銀監局對全省120戶小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2007年四個季度小企業貸款的滿足率分別為92.53%,91.51%,83.87%和80.23%,呈逐季下降的趨勢。
    在長三角地區,民間融資以及高利貸幾乎是公開的秘密,不少中小企業都或多或少地跟民間融資結過緣。“誰願意去借高利貸?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浙江麗水一家民企負責人感慨道。據他介紹,在長三角一帶,高利貸的利息最高已經達到年40%以上,一些中小房地産企業的短期融資利率甚至達到年70%。“這根本就是找死。但是為了緩解資金困境,又有什麼辦法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渡過眼前的難關再説。”

中小企業轉型亦艱難

    直面“錢荒”,不少中小企業開始謀劃艱難轉型。“這雖然是一段最艱難的時期,但也是考驗企業生命力的關鍵時刻。”浙江嘉利燈飾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他介紹説,公司正一方面通過開源節流的方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創新,做大做強産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産品的附加值。
    “如今的市場環境就像是一塊試金石,優勝劣汰本來就是中小企業生存的法則,誰能生存下來誰就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這位負責人説。
    但是,在艱難的企業轉型中,並不是每個中小企業都有“柔性轉身”的時間和可能。光大證券研究所研究員黃學軍認為,近年來,很多促使企業轉型的政策或做法密集&&。“從長遠看,這是有利於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增長方式轉變的。但時間太緊,手段太急,恐怕會導致轉型成本太高,代價太大。這點應該引起關注。”
    一些商業銀行和銀行監管層的人士也指出,宏觀調控&&時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相對寬鬆,目前有了很大的變化,投資增長過快、貨幣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有所緩解。“當前,可以考慮靈活掌握新的金融調控政策&&的時間和力度,讓中小企業緩口氣。”上海一家商業銀行基層信貸人員對記者説。
    長三角地區的一家銀監局負責人也&&,當前,應逐步提高信貸分配的科學性。他建議,全國性的法人銀行只控制總行的信貸規模,然後採取科學的方法預測各地的資金需求,調劑餘缺,緩解資金緊缺地區的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他認為,“在當前的管理體制下,將信貸規模直接劃分到地方,容易造成層層加碼,畫地為牢。”
    而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教授則大聲疾呼,當前,“保護企業”已成當務之急。畢竟,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活力源泉之一。“少了這一塊,長三角乃至中國經濟都會少了很多精彩。”

  相關稿件
工商銀行:下半年信貸投放將向小企業傾斜 2008-07-23
減稅退稅助力中小企業安度緩衝期 2008-07-22
標準廠房建設如何打破中小企業發展瓶頸 2008-07-22
衛哲:中小企業發展“危機中充滿機會” 2008-07-18
雲南:政府資助服務機構對中小企業免費服務 200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