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加快侵蝕出口利潤 小企業不敢接長期訂單
    2008-07-23    作者:呂天玲 畢子甲    來源:南方日報

  “下半年出口情況仍然積極樂觀。”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22日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將繼續堅持貿易結構調整。高虎城還指出,目前,某些行業和企業在出口運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商務部將進一步調查、分析、研究這些困難,適時做出政策調整。此前有消息稱,針對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商務部已正式向國務院建議,適當放慢人民幣升值步伐。
  而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219,較前一交易日走高52個基點。

升值加快小企業受損嚴重

  商務部的這項建議得到了很多出口企業的歡迎。在記者近期的採訪中,很多企業都表示,人民幣升值是導致企業利潤下降的一個最大因素。“接受一個100萬美元的單子,6個月以後就會損失40萬元人民幣。”廣東東莞一家制鞋廠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現在只敢接受3個月之內的訂單,這意味著不得不割舍為數眾多的長期訂單。
  武漢一小型服裝加工企業,對美出口受限的棉布長短褲,今年訂單減少了80%,國內總體清關率也僅在30%左右。某機械廠今年5月由于出口訂單減少,出口額同比下降10%。照此計算一年少出口100臺鍛壓機床,收入損失近170萬美元。
  “從2006年下半年起,人民幣升值給服裝行業帶來的凈利潤損失已經高達6個百分點。”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告訴本報記者。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統計,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則分別累計升值3.35%。
  廣東省外經貿廳的調研數據也印證了上述處于困境企業的説法。在這份名為《人民幣匯率上升對我省外貿出口的影響》調研報告中説:“當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行業利潤將下降2%-6%,人民幣再升值3%就可能抹平紡織行業平均利潤;如建築陶瓷行業,人民幣每升值3%,就增加3%-5%的成本。”

匯兌風險很難轉嫁

  過低的利潤率使中國大多數出口型企業處在“生死一線”的邊緣。某商會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中國紡織企業中,利潤率能達到1%的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全國4萬多家紡織企業中,接近三分之二的企業利潤率為0。凈利潤率大于5%的企業不超過10%,而至于凈利潤率大于10%的頂尖級企業就更是“屈指可數”。
  “由于不具備議價能力,因此中小型出口企業正在承擔著人民幣升值的直接後果。“汪表示,再加上對人民幣升值預期不夠準確,因此在制定合同時無法採取積極的防范措施規避匯兌風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由于出口企業議價能力弱,所以匯兌損失的上升很難通過提高産品的出口價格來進行轉嫁。從而導致企業出口成本大幅上升,産品産生大量積壓,內銷市場也被擠得喘不上氣。
  “在客戶説了算的情況下,出口價格提高肯定導致訂單減少,”汪表示,議價雖然能讓企業的匯兌風險轉移出去,但目前的提價幅度仍遠小于人民幣升值幅度。“截至目前,人民幣升值幅度大概在20%,但我國服裝出口平均價格最多只提高了10%。中間的10%就要靠企業自身來消化。”
  對中國紡織企業來説,由于90%以上出口都以美元結算,這方面的好處不足以抵消它們面臨的困境。

産業亟待升級

  對于目前企業的困境,作為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的梅新育的觀點則比較樂觀。他認為,下半年的匯兌風險可能會逐漸縮小。“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到現在已經被高估。”對于那些以出口為主的中小企業來説,這個説法讓他們覺得輕松了不少。但是,梅新育認為,對于那些大量貸款美元的出口企業來説,更應該警惕人民幣貶值的風險。
  “如果希望單純依靠市場調節來達到優勝劣汰代價太大。”汪前進認為,目前的困境是整個行業的困境,國家必須出臺相關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企業期待出臺政策就是希望能夠順利渡過過渡期。”
  中國紡織商會的一位專家也告訴記者,解決企業匯兌風險要靠國家出臺一係列相關政策加以解決,包括短期政策與中長期政策。“産業升級是大方向,但時間周期會較長,不可能在一兩年內完成,”汪前進也表示,解決出口企業困境需要靠長、短期政策結合實施來解決。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山大學教授鄒建華表示:“從長遠來看,解決多數出口企業利潤低的問題只能依靠産業升級、轉型,建立自有品牌。”

  相關稿件
減稅退稅助力中小企業安度緩衝期 2008-07-22
標準廠房建設如何打破中小企業發展瓶頸 2008-07-22
衛哲:中小企業發展“危機中充滿機會” 2008-07-18
當前宏觀調控要更關注中小企業生存狀況 2008-07-17
當前宏觀調控要更關注中小企業生存狀況 200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