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農業銀行創新産品破解小企業融資難題
    2008-07-14    本報記者:梅永存 來建強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貸款難題一直牽動著小企業和“三農”的神經,農業銀行泉州分行通過創新金融服務産品,實施“可自助可迴圈貸款”,針對農村地區不同優勢産業制定融資方案,有效破解小企業和涉農項目融資難題。截至今年5月底,該行向小企業及個人發放“可自助可迴圈貸款”累計300億元,不良貸款率為零,銀行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專家認為,“可自助可迴圈貸款”模式值得推廣。

貸款模式的新變革

  2003年,泉州農行整合現有金融服務設備,推出新型金融服務産品——“金博士”智能卡,針對小企業生産資金周轉頻繁等特點,在加強貸前審批和強化擔保的基礎上,靈活地改變供款、還款方式,實現“可自助可迴圈貸款”的新變革。
  該行行長黃斌告訴記者,“可自助可迴圈貸款”就是在統一授信額度內,為小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確定一個可撤銷的貸款額度,並與客戶簽訂協議,使客戶在核定的額度內可迴圈使用、可自助使用的銀行貸款方式。客戶只需辦理一次手續,有效可達3年,不必逐筆辦理簽訂借款合同和擔保合同等繁瑣的貸款手續。同時,客戶需要資金時可隨時自助放貸、有資金時隨時自助還貸,貸款利息按實際貸款和實際使用天數計算,可大大節省企業的貸款利息支出。

方便了小企業貸款

  初上規模的晉江市中德順機械有限公司在2003年出現生産流動資金不足,該公司總經理蘇良磁找到泉州農行,以企業廠房做抵押辦理了自助迴圈貸款90萬元。蘇良磁告訴記者,拿到90萬元的貸款額度後,企業需購買生産原材料時,他坐在家裏的電腦前就可以自己給自己放貸,貨款一回籠馬上就能自己操作還貸,不用等待銀行層層審批,資金使用效率很高。
  “很多銀行嫌我們小企業麻煩,而我們也覺得銀行的企業貸款門檻高,成本大,手續十分繁瑣,往往是急需資金時申請了貸款,等貸款層層審批後發放時,企業早已通過其他渠道獲取資金,生意做成好幾單,已經不需要貸款卻背著一大筆當初申請的貸款,又不能提前還貸,只好放著虧利息。”蘇良磁説。
  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蘇良磁在2005年獲得泉州農行500萬元的可自助可迴圈貸款額度,“這種新的貸款模式幫助我們企業快速發展壯大,2003年我們企業年産值僅200萬元,2007年産值突破了5000萬元。同時,可自助可迴圈貸款一年還為我們企業節省貸款利息支出9.93萬元。”

金融支農取得較大成效

  黃斌説,農村鄉鎮小企業多,幫助小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就等于在落實國家的金融支農政策。泉州農行下轄各支行因地制宜,“精確制導”,在金融支農方面取得較大成效。
  永春支行採用“公司+農戶”擔保方式,為該縣5家從事出口貿易的永春蘆柑購銷大戶發放可自助可迴圈貸款550萬元;安溪支行出臺了“鐵觀音”茶産業鏈融資方案、藤鐵工藝“公司+農戶”融資方案等;德化支行在當地6萬多農民中試點新一代惠農銀行卡,該卡具備財政支農資金的代理支付、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可自助可迴圈農戶小額貸款等多種功能。
  泉州農行金融支農取得成效的同時,自身也獲得較大收益。2007年,該行各項存款達310億元,每人平均利潤從2002年的7.22萬元上升到21.83萬元。

專家:新模式值得推廣

  廈門大學金融係主任朱孟楠教授研究泉州農行“可自助可迴圈貸款”模式後認為,這種模式值得在金融機構推廣。
  朱孟楠指出,這種貸款模式對原有的信貸制度、機制、流程、審批的所有環節,並沒有發生更多的改變,金融機構對貸前貸後的調查、審查也只有提高標準,沒有降低要求。發生變化的是在整個資金融通中最不經意又十分關鍵的環節——供款、還款方式,這一變化顛覆了凝固著計劃經濟傳統、官商色彩、行政化模式的國有銀行管理手段。實踐證明,在這種模式下,大大節約了企業客戶的貸款時間成本和銀行的經營成本,同時銀行所獲得的加權平均利率增長了20%以上。
  朱孟楠説,泉州農行貸款新模式也是對目前銀行業普遍奉行的“二八定律”進行了一次修正。“二八定律”認為銀行20%的優質客戶能帶來80%的利潤,而一些小企業和“三農”項目淪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金融機構不願提供貸款的劣等客戶。這種新模式的主要目標是小企業和“三農”項目,為當前解決金融服務“三農”難題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