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金融危機不會危及中國
    2008-07-09    作者:吉倩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進入越南經濟惡化專題]

  今年以來越南通貨膨脹情況繼續惡化,CPI漲幅已經超過了25%。貨幣明顯貶值,股市持續暴跌。外貿、財政出現“雙赤字”, 經濟增長開始放緩。這些指數都讓人聯想起11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6月初,西方媒體不約而同地發出警告稱,越南將把整個亞洲拉入“第二輪金融危機”。
  究竟此次越南金融危機的破壞程度有多大?對我國的經濟會造成多大衝擊?大部分金融界人士和經濟學家&&,由於我國與越南的貿易規模並不大,加之亞洲國家吸取了1997年金融危機的教訓,較好地維護了自身的國際收支安全,越南此次金融危機應是局部性的,對我國造成的危害有限。但專家們同時強調,我們應對越南金融危機保持足夠的重視,對通脹和資本的快速流入保持警惕。

對中國不會産生太大影響

  針對西方媒體的悲觀論調,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明認為:越南確實面臨金融危機的風險,但認為其會“威脅整個亞洲”就誇張了。現在的越南確實和1997年的泰國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和1997年相比,其他東盟國家的金融狀況不同了,所以此次金融危機的局部性會更強,不會蔓延到整個亞洲。越南發生金融危機,中國短期內也不會受太大影響。而且,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中國將在危機中扮演“救助者”的角色。
  從國際投行高盛發布的新一期的研究報告可以看出,越南經濟動蕩對中國經濟的傳染效應較為有限。區別於越南,中國擁有的外匯儲備規模十分龐大,有利於抵禦風險。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國的外匯儲備已超出1.6萬億美元,相當於越南的80倍。
  摩根士丹利亞太區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越南的金融危機對中國不會産生太大影響,也沒有跡象表明會對亞洲金融安全産生影響。他指出,越南金融危機所反映的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高通脹問題,這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會面對的。經歷過1997年金融風暴的亞洲各國金融系統已有大幅度提高,應該能應付越南所帶來的影響。

經驗教訓值得中國借鑒

  亞洲開發銀行越南辦公室一位經濟學家認為,越南經濟一路高速發展了近20年,是經濟過熱導致了現在的這場經濟危機。也有專家認為,越南之所以爆發金融危機,一是急於求成,越南自1986年實行全面“革新開放”以來,一直採取的是過激的經濟政策。二是面對危機的來臨,錯失了化解危機的機會。
  中國社科院國外社會主義實踐研究室主任、越南問題專家潘金娥女士認為,從外因來看,越南自加入WTO後放鬆金融監管,美元貶值後,國際的熱錢遊資大量流入股市。這次遊資撤離,打擊巨大。
  談到越南經濟動蕩可以為中國提供的經驗教訓,高盛中國區經濟學家梁紅&&,這其中有許多經驗教訓是值得中國借鑒的,越南經濟急轉直下的經歷再次凸顯出幣值被低估過長時間給宏觀經濟帶來的巨大風險。
  梁紅介紹,越南實行市場化改革和于2007年年初加入WTO已經顯著改善了越南經濟的基本面,從而吸引大量資本涌入越南境內,並給越南盾的實際匯率帶來了升值壓力。與眾多亞洲鄰國相同的是,越南也採取了大規模購買外匯以抵制名義匯率升值的做法。然而,越南央行卻未能對衝這些外匯資金,同時還允許國內信貸快速擴張,進而導致國內投資飛速增長,其結果是給國內造成了嚴重的通脹壓力。

警惕外資衝擊經濟薄弱環節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在其他新興亞洲經濟體中,印度、印尼和菲律賓的情況與越南相似,令人擔心。中國是亞洲區內基本面最為穩健的新興經濟體,不過,一旦周邊新興市場因“扛不住”通脹而出現經濟動蕩,中國經濟也難獨善其身。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主任張曉晶博士指出,在過去的5年裏,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現在進入適度回調時期不足為奇。但對中國而言,雖然越南金融危機影響不了整個中國經濟,但累積的負面因素是要重視的。美國次貸危機,中國雪災、地震,越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的負面因素在不斷積累,對各種情況都要做到未雨綢繆。
  中國銀行提出,從越南危機中中國得到的啟示是,中國應將控制通貨膨脹視為第一要務。
  有專家提出,我國要正確處理好經濟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堅決遏制住房地産價格的上漲,保持資本市場的穩定。同時吸取20世紀80年代日本、90年代東南亞、近年越南的教訓,對外資衝擊我國經濟的薄弱環節保持高度警惕。

  相關稿件
從越南貨幣危機中學什麼 2008-07-09
外資在越南 2008-07-09
中國家電:對越南不輕言放棄 2008-07-08
越南通貨膨脹“波及”邊境崇左市邊貿調查 2008-07-07
緣何熱炒越南“危機” 200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