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6-26 本報記者:王炳坤 陳光明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瀋陽海博輕鋼彩板有限公司是瀋陽市為災區援建安置活動房的企業之一,再過幾天,公司最後一批活動板房將全部發運出廠。回望20多天來的緊張和辛勞,公司總經理劉文博最難忘記三次感動。 海博公司5月27日主動報名,從瀋陽市領到1500套援川安置房任務。儘管公司上下懷着極大熱情要為災區做點什麼,但是這麼多的任務還是給企業的生産經營帶來很大困難。 “第一個困難是人手不夠。公司總共100余名員工,向災區派出80多人安裝板房後,臨時招工又不會操作,剩下的人手真可謂‘一個蘿蔔一個坑’,”劉文博説。來自河北的操作工多強今年24歲,屬於農村裏的“大齡青年”,幾個月前工友們就得知:小夥子春節回家相上一位鄰村姑娘,定親時間定在了6月初。看著多強這些天的高興勁,大夥誰也沒好意思開口留他。“不料一天晚上多強卻主動找到我,告訴他已給老家寄去2000元錢,委託父母去定親了。看著小夥子真摯而又略感遺憾的眼神,我真不知該説些什麼……” 接下援建任務後,公司只得將原先的供貨合同往後推,由此造成的違約責任也讓大夥捏了把汗。遼寧彰武一家食品加工企業是海博的老用戶,今年企業擴大規模,早在一個月前早就交了定金,準備好了設備、工人,只等最後的供板蓋房了。“可是援建任務一下來,食品廠如期投産的計劃成了泡影,晚一天的損失就在好幾萬元,”劉文博説,即便如此,食品廠老闆還是爽快地答應了延期供貨,而且沒有要任何賠償,“改簽合同時,我緊緊握住了對方代表的手。” 需求激增一度讓生産板房的原料價格大漲,海博公司剛接到任務時,市場上每噸彩涂板漲價1400元,而且很難買到。得知消息後,瀋陽市經委多個處室組成協調小組,領着生産企業跑遍省內各大鋼鐵公司。帶隊的經委副主任楊志安甚至對遼寧本鋼集團的銷售負責人説,如果你們供不了板子,我們就住在這裡不回去。“經反復協調,我們很快拿到了生産用板,而政府人員放下身份、不辭辛苦的為我們‘跑腿’的形象,也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 瀋陽市經委主任趙世宏介紹,截至6月23日,瀋陽市1萬套援川安置房已全部生産完成。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