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自7月1日起,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同時,對煤價採取了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因電煤價格不斷上漲而不堪重負的發電企業終於可以暫緩“燃煤”之急。
國家電監會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由於電煤供應短缺,今年夏天將再次出現電荒,截至5月31日,全國缺煤停機已多達41&,涉及發電容量697萬千瓦。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5月底發布的數據也顯示,截止到目前,五大電力集團已整體虧損27億元。
“受電煤上漲所累,投資者對於電力行業信心不足,電力企業融資能力很弱,資本市場一直低迷。發電企業早已不堪重負。”中國能源網CIO韓曉平昨日向記者&&。
“這2.5分的上漲幅度,對於虧損嚴重的發電企業而言,只能緩解其燃眉之急,讓很多已停産的企業恢復生産,在電力高峰階段保持用電穩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信息部主任薛靜也認為,就算2.5分全部補貼給發電企業,其換算下來大概是每噸電煤補貼60元左右,而從去年以來,電煤已經上漲了近100元。
國內裝機容量最大的發電企業中國華能集團1至5月的發電量1505.5億千瓦時,華能1至5月稅前利潤僅為人民幣1100萬元。即使2.5分上漲收益全部補貼給發電企業,華能1至5月的利潤可增加約37億元左右,加在一起卻也不及去年1至5月的37.56億元,而這還是在發電量同比增長22%的情況下,且此次2.5分上漲的受益,並非發電企業獨享。
“此次2.5分上漲的收益,要分配給許多地方,如電網建設、電廠脫硫成本的補貼、新能源補貼等,真正補貼給發電企業的並不多,而發電企業在這兩年積累的虧損太大,這些遠不能夠彌補其損失。”薛靜告訴記者,這次漲價會是一個短期的效應,解決煤電聯動問題的核心還在於機制的定位。
韓曉平同樣認為此次漲價是過渡性的,漲價根本不是重點,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真正需要解決的是要形成買賣雙方正確的交易機制,需要市場去配置資源,來體現供求關係。而不是煤價上漲引起電價上漲,而又導致煤價上漲的惡性循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