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在摩托車上的城市
    2008-06-20    作者:蔣家華    來源:中國證券報

    [進入越南經濟惡化專題]

  14日,從廣州飛往胡志明市的飛機在晚點兩個小時後,于當地時間淩晨1點40分到達胡志明市機場。從飛機往下俯瞰這個城市,雖然已是深夜,但依然是霓虹燈閃爍,成片成片一直綿延到很遠很遠。
  胡志明市機場和市區是連在一起的,從機場到我們入住的酒店,不到20分鐘的車程。會説簡單漢語的的士司機指著計價表,並掏出筆算了算,把折算後的價錢告訴我們:“40000越南盾,相當于人民幣16元。”
  酒店24小時營業,服務員會用英語交談。入住手續很簡單,用護照登記後付少量的押金就可以入住。如果要續房,只需一個電話就搞定,不用補交押金也不要房卡續用。
  在胡志明市採訪最大的感觸是,這是一個騎在摩托車上的城市。幾乎每次出門,都可以看到這樣壯觀的場面:四車道的馬路上,幾乎有三條道是摩托車佔用。騎著清一色輕便摩托、戴著頭盔、臉上裹著防塵防氣紗布的越南人,悠閒地等著紅燈。很少有鳴笛,也很少看到交警。
  後來查資料才知道,胡志明全市500多萬人,擁有摩托車的就有400多萬,有些家庭擁有多部摩托車。摩托車成了胡志明市民出行和上班的最重要工具。與龐大數量的摩托車相比,計程車很少,公交大巴更是少之又少。記者外出採訪,的士卻很容易打到,因為這些的士一般停在酒店和寫字樓門口,一般不會上路兜客。公交空調大巴裏大多是空蕩蕩的,有時車上就幾個人,如果不是前車窗的站牌表,你根本分辨不出這就是公交大巴。
  養一輛摩托車的費用佔一個普通越南家庭開支的很大部分。買車、上牌、油費、維護,七七八八加起來得佔到開支的三分之一。不過,就像當年中國家庭必備的“三大件”一樣,很多胡志明市民把家裏擁有一輛摩托車看作是奮鬥目標之一。
  盡管使用摩托車的開支大,胡志明市民還是願意騎它出行。即使最近一段時間,越南通貨膨脹上升,汽油價格漲得厲害,但他們騎摩托車外出的興趣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如此巨大的摩托車市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摩托車生産商,但胡志明市最暢銷的摩托車是中國廠家生産的。據當地人介紹,一方面是因為價錢合理,另一方面也有著社會主義國家階級兄弟感情的因素在裏面。據記者了解,中國宗申、嘉陵和力帆都在越南設立了工廠,而且規模很大。
  讓記者頗為好奇的還有胡志明市的建築。無論是酒店還是寫字樓,無論是商鋪門面還是居民樓,都是一溜的狹長,門面很窄但延伸得很長。在胡志明市工作生活了5年多的中國銀行胡志明市分行行長王慶波告訴記者,這樣的建築可以讓更多的居民享受鋪面臨街的好處,同時往裏延伸可以離街遠而顯得安靜。
  他介紹説,在越南,當你問一個人的房子有多大時,他不會告訴你多少平米,而是告訴你房子是幾乘幾。問他花了多少錢,他不會告訴你花了多少越南盾,而是説用了多少黃金。
  在胡志明市採訪期間,我們可以察覺到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越南人仍很樂觀和悠閒。同時,他們對外國人頗為戒備。當我們採訪一些市民時,他們首先會問你有什麼目的。有一位我們聯繫要採訪的會説漢語的胡志明市學者,事前還上網檢索了我們的報道,在認同了我們對越南經濟形勢的判斷後才答應接受採訪。
  面對當前的經濟困難,胡志明市民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夠提高薪水來應對生活成本的上升,另一個方面充分理解政府的難處。
  “情況沒有外界想像的那樣糟。相信政府一定可以帶我們度過暫時的難關。”接受我們採訪時,胡志明市民基本上都這樣強調。

  相關稿件
越南金融動蕩影響面有限 2008-06-20
越南金融動蕩折射跨市場監管重要性 2008-06-20
對越南經濟應客觀分析 積極應對 2008-06-20
宋逢明:越南經濟動蕩對周邊影響有限 2008-06-20
花旗:越南金融動蕩不會擴散至亞洲其他經濟體 200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