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興經濟體經濟脆弱性的不斷提高有可能對我國構成傳染性的威脅。”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第一財經日報》&&。 此前他曾撰文指出,除了越南之外,當前在阿根廷、韓國以及印度、菲律賓、泰國、印尼等國出現的貨幣貶值徵兆,也大大增強了中國被感染的可能性,中國應該對此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危機所具有的傳染性提高警惕。而今年4月份在連續的升值之後,人民幣NDF市場上出現了罕見的回調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目前中國應該加強對於熱錢的監測,並為潛在的危機制定應對的預案。”他進而&&,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增強人民幣的匯率彈性,這是遏制熱錢、避免危機的有效手段。此外,由於通脹是全球性的問題,世界各國的央行之間應該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的協調機制。
梅新育也&&,危機的傳染機制是非理性的。如果越南危機進一步擴大,不排除進一步向其他國家蔓延的可能性,中國也可能會被傳染。中國一方面需要做好危機救援準備,另一方面應該避免人民幣匯率的快速升值,以免為出逃的資本提供更多的獲利機會。 不過,由於中國經濟和越南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同,人們應該避免陷入到新興經濟體貨幣危機理論的“歸類邏輯”中。 魯政委指出,越南的高通脹以及引發的危機,顯示出了越南政府對於宏觀經濟調控能力的薄弱,而在這方面,中國顯然要大大強於越南。這表現在中國政府對於經濟過熱、通脹都保持了警惕,並採取了各種調控措施。目前通脹水平也處於可控範圍內,並可能進入到了下滑通道中,此外,我國貿易持續維持順差,經濟結構和出口競爭力方面也均向好的方向發展,我國的經濟基本面要大大優於越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