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建需要實行差別化政策
    2008-06-05    作者:薛黎    來源:上海證券報

    [進入汶川地震專題]

  在地震對四川當地經濟帶來極大影響的同時,國內眾多經濟學家認為,全國的經濟狀況並不會受到很大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總體上仍將會延續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分析師祁京梅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盡管地震災難對宏觀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由于受災地區經濟總量如國內生産總值、投資和消費等佔全國的比重都比較小,同時國內經濟結構和供給基本平衡,再加上災後重建會刺激一部分投資增長等因素,目前整個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不會改變。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7年四川省GDP佔全國的4.2%;包括成都市(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阿壩自治州等在內的主要受災地區,其GDP佔全國的比例僅為0.7%;震情最嚴重的汶川縣、都江堰市、綿竹市、北川縣、什邡市等11個縣(市) 合計的工業總産值僅佔全國的0.17%,且重災區沒有大型礦産資源,對整個工業産出影響較小,對全國GDP影響也較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昨天也表示,今年我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仍然是保持了比較好的狀態,包括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外貿順差過大等情況都開始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信貸、貨幣投放過多的情況也在改善,“我認為,這些積極的變化不會因為汶川地震而發生重大改變。”
  另一方面,祁京梅也指出,由于大量房屋倒坍、道路損毀,災後重建的需求可能會推高當地的固定資産投資,並拉動GDP的增長。
  目前,中央財政已先安排700億元建立災後恢復重建基金,明後年繼續作相應安排;國開行也將向成都提供260億元災後重建專項貸款。
  “災後重建更多影響的還是當地的投資和經濟增長,與全國控制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的問題並不矛盾。”祁京梅表示,災後重建需要財政、稅收、金融政策方面給出差別化的待遇,首先恢復最基本的産業和基礎設施,在投資規模以及信貸的控制力度可能會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目前央行已對受災地區金融機構增加再貸款額度95億元,還暫緩上調重災區部分地市的存款準備金率,並加強了金融服務的支援力度,確保支付結算、國庫經理係統和現金發行三大係統暢通。下一步仍將加大對災後重建的金融支援,配合財政政策增加對三農、環境保護、中小企業、服務業等方面的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

  相關稿件
新英才學校舉行"情係災區獻愛心"活動 2008-06-05
農行推新服務方便災區客戶辦理存取款業務 2008-06-05
陜西災區有了高考“活動考場” 2008-06-05
北京奧運建設者奔赴災區搶建過渡周轉房 2008-06-04
玉柴集團先進設備為災區送“光明”[圖] 200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