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局研究員湯泉:建築大計勿忘抗震
    2008-06-03    作者:蔣建科    來源:人民日報

    [進入汶川地震專題]

  地震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地震烈度與房屋倒塌的關係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地震專家、中國地震局研究員湯泉。
  湯泉説,據統計,在世界上130次巨大的地震災害中,90%—95%的傷亡是由于建築物倒塌造成的。因此,建築物能否抗禦大地震的襲擊,是能否把地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的關鍵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明確規定,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防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並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
  地震為何有如此巨大的破壞力?湯泉研究員介紹説,我們通常所説的地震是指構造地震。在構造力的作用下,當岩石圈某處岩層發生突然破裂、錯動時,便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在瞬間急劇釋放出來,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該處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直到地球表面,引起地表的震動,造成地震。
  湯泉説,地球每年發生約500多萬次地震,也就是説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不過絕大多數太小或者離我們太遠,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有一二十次。
  談起地震烈度與房屋倒塌的關係,湯泉説,震級與烈度是衡量地震的兩把尺子。震級是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烈度不止一個,離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壞大;反之烈度低,破壞小。
  據初步調查統計,此次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中國地震烈度值劃分為1—12度,烈度為3度的時候,門窗輕微作響;6度的時候,房屋出現損壞,個別磚瓦掉落,墻體微裂縫;9度的時候,房屋嚴重破壞,局部倒塌,修復困難;10度的時候,房屋大部分倒塌,不堪修復;11度,房屋毀滅;12度,山河改觀。
  在地震過程中,地震力是造成房屋破壞的“元兇”。什麼是地震力?湯泉比喻説,這是一種慣性力,就像行駛的汽車緊急剎車時,車上的人會向前傾倒一樣。地震時地震波引起地面震動産生的地震力作用于建築物,如果房屋經受不住地震力的作用,輕者損壞,重者就會倒塌。地震越強,房屋所受到的地震力越大,破壞就越嚴重。
  地震對房屋的破壞程度首先與地震大小有關,其次與房屋本身的品質有關,第三與建築物所在地的場地條件有關。
  如何盡量降低地震對房屋的破壞?湯泉説,首先必須選擇安全的建築場地。那些活動斷層及其附近地區、飽含水的松砂層、古河道、舊池塘、容易産生開裂、沉陷的陡坡、細長突出的山嘴、高聳的山包或三面臨水田的臺地等不適合建房屋。
  建房時房屋平面布局首先要力求平面上的對稱,並盡可能簡單;其次房屋重心要低,屋頂用輕質材料;第三,要注意房屋高度和梁的跨度要有所限制,兩棟房屋之間要適當留建防震縫;第四,房屋整體性要好,構建要聯成整體,採取措施加強連接點的強度和韌性。女兒墻等附屬物要與主體結構有可靠錨固;第五,墻體和構造柱要用馬牙槎咬合,圈梁要閉合。屋頂與墻體應聯成整體,盡量不採用預制板屋頂而採用現澆屋頂;第六,建築材料力求比重輕、強度大、韌性好;第七,要提高施工品質,土坯磚塊要錯縫咬砌,灰漿要飽滿。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