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應繼續保持貨幣信貸總量政策穩定
    2008-06-03    作者:苗燕    來源:上海證券報

    [進入汶川地震專題]

  近日,針對地震對經濟運作帶來的新的不確定因素,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分析小組撰文指出,當前宏觀經濟運作的總體特徵沒有改變,因此,應繼續保持貨幣信貸總量政策穩定,並加大結構調整力度。
  文章認為,總體看,此次地震對整體工業生産影響較小,對農産品供應的衝擊相對有限。但文章也坦言,災後重建會推高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同時會增加短期通脹壓力,但預計對消費品價格的影響不會持久。文章預計,災後大量基礎設施的重建,必然會增加未來一段時期內對水泥、鋼鐵以及銅、鋁、鋅等基本金屬和建材的需求,因此,對上游生産價格的衝擊不容忽視。
  盡管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當期經濟運作的不確定性,但總體上這種影響具有局部性和短期性,不會改變宏觀經濟運作的基本面。文章認為,目前宏觀經濟運作的最大風險,仍然是物價全面上漲的壓力。為此,文章指出,要高度關注震後中國經濟運作態勢,既要做好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各項工作,也要落實好宏觀調控舉措,防止物價全面上漲和投資增長過快。
  文章建議,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在全力支援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同時,繼續實施從緊貨幣政策,加強流動性管理。作為總量調控工具的貨幣政策,當前仍要立足于防止貨幣信貸過快增長,從而為防止全面通脹提供一個偏緊的總需求約束環境,促進物價穩定。
  此外,進一步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加大支援災後重建,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當前因救災會在短期內增大財政總支出的壓力,但隨著行政體制以及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入,其他支出如行政費用開支仍有相當的壓縮空間,應抓住災後重建的契機,進一步加大財政對民生和基礎設施建立的投入,有保有壓,加快財政支出結構調整,促進整個經濟結構的優化。
  文章還建議加快制定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的相關配套政策,抑制結構性物價上漲。同時,擴大消費,進一步加大公共支出和社保體係的建設力度,以增強國民經濟的協調增長能力。

  相關稿件
央行:個人存款憑證滅失也可辦理業務 2008-05-29
央行通知:明確地震災區支付結算有關事宜 2008-05-29
德央行行長:德銀行業尚無嚴重流動性問題 2008-05-29
央行須著力引導宏調市場預期 2008-05-27
央行多項特殊金融政策促地震災區金融穩定 200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