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汶川地震專題]
●作為我國生豬、糧食、油料等主産區,四川此次受災對整個市場供應和抑制通脹構成一定壓力,但並未改變商品市場基本走勢
四川素有中國內陸“肉庫”、“米倉”等美譽,然而,汶川地震,巴蜀大地損失慘重。在當前救災安置和今後的家園重建中,災情對四川和全國農産品市場供應及其價格走勢的影響有多大呢?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負責人朱小良認為,作為我國生豬、糧食、油料等主産區,四川此次受災對整個市場供應和抑制通脹構成一定壓力,但並未改變商品市場基本走勢。 先給生豬算算賬。“川豬安天下”,四川是我國第一産豬大省,去年豬肉産量408.5萬噸,佔全國9.5%,豬肉外調量佔全國省際間豬肉貿易量1/3。不過,川豬産地主要集中於川南、川西,而大地震的重災區在川北,且以山區為主,商品率較低。據農業部估計,這次地震造成1563萬頭(只)畜禽死亡,但其中生豬比例較小,死亡數不到全省生豬存欄總數的4%。四川是港澳凍豬肉主供地,全省相關的18家出口企業有8家受災嚴重,四川獲質檢備案登記的凍豬肉生産加工基地對港澳出口被迫中斷,但商務、質檢部門緊急協調粵、豫、皖等省的供港澳註冊企業,很快補上了港澳市場凍肉供應缺口。 朱小良説,地震災情將導致四川局部地區生豬供應緊張,並在一定程度上波及省內及周邊部分地區的生豬價格,但不會逆轉全國生豬生産穩步恢復的大格局。商務部每週監測結果顯示,5月19日—25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肉類價格小幅走低,豬肉批發價較前一週下跌0.5%。在四川災區,肉價也呈下降趨勢,都市及大部分縣城基本供應正常,但鄉、村兩級供應還有不少問題。地震使四川省內多條公路毀損,這對川豬外調不利。大災後防大疫,若預防不當,可能會對後期生豬生産帶來連鎖反應。 再看糧食。四川産糧佔全國6%,在各省排第五,其中稻穀産量約佔全國7%。受災最嚴重的成都、德陽、綿陽、廣元、阿壩5個市州,稻穀産量佔全省近30%。災情對川稻的衝擊有三:一是水利設施受損,影響後期農田灌溉,預計災區將有百萬餘畝水稻因缺乏灌溉用水而被迫改種旱地作物;二是眼下正值水稻插秧季節,災區群眾傷亡很大,插播和田間管理人手奇缺;三是交通受阻,化肥、農藥等運輸難度加大,並將推高農資價格。 專家指出,今年川稻繼續增産的可能性較小,省內價格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同時對全國稻穀市場産生一定影響。震災也會殃及四川小麥、玉米生産,但對全國市場影響有限。據商務部監測,“5 12”以來國內糧價穩定,小包裝大米、小包裝麵粉零售價持平。 四川油料佔全國8%,其中油菜籽産量佔全國13%,主産區分佈於德陽、綿陽等地。受災最嚴重的四川5個市州油菜籽産量佔全省近40%。由於四川已全面進入油菜收割期,地震不會對油菜生長形成大的破壞,但四川油脂加工企業多位於成都、綿陽等地,地震造成上述地區部分加工企業停産,某種程度上影響到油菜籽的開榨及省內供應。 朱小良分析,全國生豬生産一年多來逐漸複元,今夏糧油也有望獲得較好收成,糧、油、肉在四川和全國都庫存充裕,可保證災區和各地的供應。四川蔬菜生産佔全國4.8%,綿陽等地蔬菜集散中心已組織起抗災自救和應急保供,兄弟省市更是四川菜籃子的後盾,僅海南近日就一次性調運25萬公斤瓜菜援川。5月份國內整體菜價繼續回落。四川還是蠶繭、柑橘、茶葉、禽蛋、蜂蜜的主産省,農林牧漁佔全國6.9%,而受災面僅佔其中一部分,地震對全局影響不大。四川省商務廳的同志説,全國一盤棋,勁往一處使,我們的“肉庫”、“米倉”一定會渡過難關,重現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