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汶川地震專題]
中國銀監會《關於做好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的銀行業呆賬貸款核銷工作的緊急通知》下發後,25日,中國銀行在四川廣元市受理了首例個人客戶提出無力償還住房按揭貸款的申請。 銀行的溫情,我們理應為之禮讚。然而,溫情不能替代現實的疑問。第一層疑問是,這筆賬銀行應如何處理? 據稱,這場地震給銀行業造成的損失,規模可能達到100億至180億元。國有銀行可以自我消化。純商業銀行在股東大會能否通過,還難下斷言。借鑒境外先例,國家似可對災區銀行在稅收上實行優待。 第二層疑問是,如果向個人借款購房又該如何?是不是向私人借款也不要還了呢? 第三層疑問是,如果這其中出現虛假核銷怎麼辦?而且,出現了虛假核銷又從哪尋求法律處罰依據? 鋻於三層疑問的存在,筆者以為,與其“受災貸款呆賬核銷”,不如&&“個人破産法”,核定個人破産,從法律層面真正保護銀行和受災群眾的利益。 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在個人破産申請獲准並對個人資産進行清算後,破産人餘下的債務可以獲得豁免,但同時也有限制條件,如不能&&高檔場所消費等。約束是為了更好地體現人性。對於銀行來説,個人破産能夠確保銀行業的整體穩定。對於個人來説,也是一種保護。香港地區對個人破産就有詳細保護規定。目前已到了&&“個人破産法”的最佳時機,這是既為銀行也為災區打開一道“法律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