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與災區共擔風險
    2008-05-26    作者:曲哲涵    來源:人民日報

    [進入汶川地震專題]

理 賠:接到報案11.99萬件,已付賠款3163.8萬元

  5月12日,川渝大地猛烈顫抖。新華保險四川分公司經理田朝林從驚愕中鎮定下來後,馬上成立“尋找客戶小組”,通過短信、電臺和捎帶口信等多種方式,于當天向重災區11萬客戶和近500名員工發布聯絡資訊。
  震後第二天,太平人壽四川分公司行銷員李曉燕,載著救災物品一路顛簸,從成都趕到了都江堰。她一個安置點一個安置點地問,一個帳篷一個帳篷地認,3天後終于找到自己的大部分客戶,送上了最急需的物資和精神支援。
  成都市人民西路。太平洋保險四川分公司的大樓被撕開了一道長長的口子,昔日熱鬧的辦公室如今肅殺靜默。但樓下的商務車裏,壽、産險的95500客服電話卻一直響個不停,接線員的聲音喑啞卻溫暖。
  北京長安街。“沒有水喝,能幫幫我們嗎?”5月14日19時50分,極其微弱的聲音,傳到了泰康人壽總公司95522電話中心。求救的客戶來自綿陽安縣桑棗鎮,她和其余20名受災者已被困蠶繭站兩天。5分鐘前,手機上的一句短信問候“泰康人壽緊急理賠組奔赴災區,提供24小時快速服務”,讓她和鄉親們燃起了希望。在董事長李東升親自部署下,15日中午,四川分公司綿陽中支公司營救小分隊,帶著藥品、水、食物等救援物資出現在求援者面前。
  尋找客戶,24小時接受報案,僅僅是援救鏈條的開端。真誠的承諾,歷盡關山阻礙、路途險惡,仍然鏗鏘有力。
  5月16日下午,中國平安産險將10萬元賠款送達在此次地震中不幸遇難的劉某家屬手中。此單係平安産險在廣東承保的團體意外傷害保險,為提升理賠時效,平安産險通過全國通賠服務轉由四川分公司理賠結案,完成了産險賠付異地通賠的第一單。
  聚源中學、新建小學是都江堰地區受損最嚴重的學校,中國大地保險承保的遇難學生為678名。19日下午,大地保險在學校設立遇難學生保險理賠點,從報案、初審、核賠到理賠、給付,五個環節總共只用了15分鐘。
  5月21日上午,中國人保財險向寶成鐵路損毀油罐車貨主——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預付賠款100萬元人民幣。據了解,這是保險業迄今為止因此次地震支付的最大一筆貨運險賠款。
  ……
  目前,各公司紛紛推出“綠色理賠通道”:只要客戶能提供投保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不需要保單,核實後都能得到及時賠付。除此之外,保險公司還靈活調整災區有關保險服務政策:中英人壽宣布廢除地震免責條款;新華人壽簡化退減保手續,向重災區客戶提供重災補貼,並提供3個月免息的保單質押貸款;平安養老險等多數公司取消定點醫院、延期申請、自理藥物的理賠限制……
  截至5月20日,保險業共接到地震相關保險報案11.99萬件,已付賠款3163.8萬元。隨著理賠工作的開展,賠款還將陸續送到更多受益人手中。
  除了盡責理賠,保險業還慷慨捐助災區。截至5月21日,保險業捐款總額3.91億元,為救災人員捐贈保險保額數百億元,僅太平洋保險一家公司所捐保險保額就達100億元。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太平洋保險等大公司在捐款數千萬元的同時,還紛紛表示將出巨資援建希望小學。中國人壽5月14日表示,願意撫養災區所有孤兒至18歲。5月19日,合眾人壽董事長戴皓宣布將優先錄取災區子弟進入公司工作,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

誠 信:遇難者的理賠金不會“懸空”,亟待監管部門出臺細則

  房倒屋塌,闔家遇難,保險公司是否照舊理賠?這是不少人關心的問題。
  業內人士介紹,對于全家遇難的受益人,其親屬可按照法律遞延順序獲賠。比如,泰康人壽的一個投保人全家遇難,客戶的姑姑前來理賠,公司在核實確認相關資訊後,及時支付了賠款。
  財産險雖然沒有“受益人”的概念,但中央財經大學保險係主任郝演蘇提醒説,根據保險合同,親屬仍然可以按法定繼承人順序獲得賠償。
  對于最終沒有人來“認領”的理賠金,根據國際慣例,保險公司將把這部分資金列入“特別賬戶”,並規定10—20年的等待期,逾期再行“充公”。
  “從此次賑災理賠的情況來看,各保險公司都充分顯示了道德誠信,值得民眾信任。但由于這次地震理賠沒有先例,如何處理‘挂賬’資金的問題,還需要監管部門規定行為準則,進行必要的提示和監管。”

萌 芽:巨災保險機制有望破題,群眾應提高保險意識

  這些天,不少保險公司的咨詢電話此起彼伏。大災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保險。
  目前,家庭財産保險通常不賠地震這種不可抗的自然災害。但投保者可以選擇一些附加險來彌補地震損失。比如大地財險就推出了針對地震災害造成城鄉居民房屋損失的險種,其他公司也有針對企業和家庭的“地震險”附加險。
  令人欣慰的是,地震、海嘯將不再是“不能保的風險”,巨災保險機制有望破題——年初雪災後,保監會開始會同有關部門向國務院提出方案,將在政府的主導下建立起我國的巨災風險機制。
  即便在巨災機制缺位的情況下,地震也並非“頑敵”——郝演蘇教授指出,保險公司不妨參照建設部的“最低防震標準”來設計按震級賠償的房屋保險,不達標者不予承保。這樣一來,保險公司可以防止大面積賠償的超賠風險;保戶的保費也不會因此畸高,一旦有嚴重地震,也可獲賠;保險公司還能對房屋的建築品質進行監控,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預防災害的作用。

  相關稿件
人身保險銀郵代理業務:風險何在原因何在 2008-05-23
保險應該怎樣承保地震等巨災責任 2008-05-23
大地震能否催生巨災保險 2008-05-23
未記載乘客基本資訊 一塊錢保險憑證管用嗎 2008-05-23
一塊錢保險憑證管用嗎 200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