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保險的“真空”應該政府來填
    2008-05-22    作者:王福重    來源:上海證券報

    [進入汶川地震專題]

  住房抵押貸款發展較成熟的國家,除了有完善的商業保險體係,滿足一般的住房貸款需求外,還有穩定可靠的政府巨災保險機制,對地震災害也進行保險。政府以其巨大的信譽為支撐,依托資金實力雄厚的公司,為借款人提供保險,以及優惠貸款。有了政府的保險,當地震發生時,商業銀行和借款人就都不必擔心了。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致受災地區大量房屋倒塌、毀損,不少房子是按揭貸款購買,所以,貸款如何還,能否減免,引發人們的關注。對此,數家商業銀行表示,即使發生了不幸,借款人的按揭住房貸款仍需償還。在這個特殊時刻,銀行的這種表態,多少有些不合時宜,所以,引起人們的紛紛議論。不少人認為,房子已經倒塌了,人都沒地方住了,就沒有必要再還貸了。房子抵押給銀行,損失自然應該由銀行承擔。有激進者甚至提出,銀行應該悉數將這部分貸款作呆、壞賬處理。
  必須承認,本該借貸雙方自願協商訂立的住房抵押貸款合同,是格式合同,由銀行單方操刀,條目十分繁復,仔細觀之,每一條都精心維護著銀行的利益,對借款人的利益多有忽略,幾乎沒有任何對借款人的免責條款。顯然,銀行在合同制定中,是強勢的一方,借款人明顯處于劣勢。既然銀行是強勢的一方,當沒有預見的特殊狀況,如地震發生時,銀行應該承擔部分責任。然而,合同裏找不到這樣的條款。
  但是,銀行要求借款人繼續償還貸款的做法,並無不妥,當然不應該急催,那樣太不近人情。正常的債權債務關係,是市場經濟運作的制度性基礎之一,即使合同有瑕疵、偏頗,但是在法律上是雙方共同認可的,雙方都有遵守的義務。銀行也有自己的利益,必須對自己的股東負責。而且,銀行的做法符合現行法規的規定。由于債權債務關係仍在,銀行有權要求借款人或其財産繼承者繼續償還債務,而借款人沒有理由拒絕履行法定義務。
  住房抵押貸款的呆壞賬比率,在銀行的所有資産業務中,是最低的。所以,住房抵押貸款,一直被銀行視為優質資産,各家商業銀行使出渾身解數,爭取借款人。加之,最近幾年房子價格一路飆升,銀行的風險意識實際上是不斷削弱的。對于借款人的信用評估,也比較懈怠。這也是美國次貸危機發生的重要原因,在房屋價格上漲條件下,銀行甚至傾向于給收入低、信用差的人貸款,樂得看到他們無力償還,收回房産,通過變賣,對銀行更有利。
  問題在于,地震是突發事件,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盡管所有的借款人都跟保險公司簽訂了保險合同。但是對于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保險公司也無能為力。因為按照現行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管理辦法》,由于地震等造成的房屋損毀、滅失,以及由此造成的借款人還款能力下降或者喪失,不在保險公司的賠償范圍之內。
  實際上,現行的住房抵押貸款保險,似乎沒有什麼作用。因為房産已經抵押給銀行,不管借款人發生任何變故,只要房子還在,房屋價格不下跌,銀行總可以收回變賣,不會有損失,購買保險,必要性並不大。所以,在不承保地震下,保險公司是相當安全的,跟銀行一樣,抵押貸款也是保險公司的營利項目。
  所以,在地震毀壞房屋時,銀行急于收回貸款,借款人無力還款,而保險公司又無法作為,事情陷入尷尬的局面。
  保險公司對地震等極端災害不予賠償,也是可以理解的。以地震而言,地震具有偶發性,多年才發生一次破壞性地震,而且就某個特定區域來説,可能性就更小,甚至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如果不是強制,借款人就沒有激勵去購買此類保險。同時,地震一旦發生,就會造成一個地區幾乎所有的房屋同時毀棄,而保險公司生存的基礎卻是保險事件沒有上述的連帶性。保險公司是靠營利維持的,不保房屋地震險也屬正常,為地震投保,可能使保險公司倒閉。
  但是,這種尷尬的局面,總要解決。怎麼辦呢?當然要靠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過去保險公司也對地震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那時候,保險公司還履行一部分政府職能,處于政企不分的狀況。現在保險公司已經或為一個獨立的經營者,不再承保地震災害,而又沒有其他人填補,地震就成為保險的一個真空地帶。這是震區住房抵押貸款問題的核心所在。
  這個真空不應該存在。地震的不確定性和損害的連帶性,使得為地震保險無利可圖,但是地震等極端災害總會發生,而一旦發生,就對社會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住房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安居始能樂業,否則,將嚴重影響社會的安定秩序。住房還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消費支出,必須有一種保險機制,以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人們都有房子住。
  住房抵押貸款發展較成熟的國家,除了有完善的商業保險體係,滿足一般的住房貸款需求外,還有穩定可靠的政府巨災保險機制,對地震災害也進行保險。政府以其巨大的信譽為支撐,依托資金實力雄厚的公司,為借款人提供保險,以及優惠貸款。像美國、日本等國家都有這樣的保險制度。這是政府在履行其職能,填補市場的真空。有了政府的保險,當地震發生時,商業銀行和借款人就都不必擔心了。
  但是,現在政府的保險機制不能馬上建立起來,而震區抵押貸款問題又迫切要解決,作為權宜之計,需要銀行、保險公司、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找到解決辦法。日前,央行負責人表示,正在研究相應的政策,我相信,結果一定會令有關各方,特別是借款人滿意。財政部、稅務總局已經對災區的企業和個人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在解決貸款難題時,政府也可以提供部分資金支援,幫助借款人渡過難關。
  當然,這是特事特辦。為長遠計,借鑒國際經驗和做法,盡快建立政府保險機制,才是此類問題的治本之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