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建納入地産商視野
    2008-05-16    作者:吳曉波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截至5月13日7時,民政部統計,此次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肅、陜西、重慶、雲南、山西、貴州、湖北8省市倒塌房屋50余萬間。截至14日,民政部向災區調集了12萬頂帳篷供無家可歸的災民住宿。
  抗震救災之後,接踵而來的是如何面對這一龐大的災後重建局面。

首富發起成立孤兒基金

  據了解,碧桂園除了公司捐資300萬元救災,楊國強之女楊惠妍個人捐資1000萬元,委託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設立“汶川地震孤兒救助基金”,用于救助在這次四川地震中痛失雙親的兒童。目前楊惠妍的代表已經和該基金代表一起趕赴災區,會同當地相關部門就地震孤兒的數量、分布以及救助需求等實際情況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制定具體的地震孤兒救助計劃方案並盡早啟動。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開發商已未雨綢繆地想到了災區重建等問題。
  綠地集團就表示,正與當地民政局磋商,擬首期投資300萬元在汶川建設6所小學。凱德置地所捐贈的500萬元人民幣中,也有300萬元將通過青基會,專款用于重建6所學校,幫助受災兒童教育恢復;另外200萬元及通過愛心募捐籌得的善款將通過中華慈善總會,用于兒童救助和孤兒安置。而員工的內部募捐將優先用于安撫和幫助家庭受災的員工。

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

  作為去年銷售超過523億元的萬科,此次公司捐款及員工個人捐款僅220萬元。對此王石解釋,他個人認為萬科捐出的200萬元是合適的。因為中國是個災害頻發的國家,賑災慈善活動是個常態,企業的捐贈活動應該可持續,而不成為負擔。他在部落格中寫到:“萬科對集團內部慈善的募捐活動中,有條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其意就是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
  但是他也補充,萬科對救災的主要關注點在住宅的抗震能力方面。他透露萬科建築研究中心的工程專家會同清華大學地震研究所的專家已抵達成都,在萬科開發的住宅小區開展勘查工作,預計兩個星期會出勘察結果。在完成萬科小區的勘察之後,將協助有關部門對成都的建築進行安全鑒定。如果汶川、都江堰等震區的救人搶險告一段落,萬科的專家組將進入這些地區對建築物進行勘察,總結抗震結構的損壞程度,改進今後住宅建築的抗震能力,保障小區業主的生命安全。
  標準普爾則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區域性地産業在地震中將受到嚴重打擊。尤其是集中在重慶、成都及其他受災地區重點發展的地産企業,可能會出現項目受到破壞以及銷售市場受影響等問題,造成現金流壓力。但對全國性開發商不會有太大影響。
  不過,災後重建的計劃,很可能會為專注大型住宅社區以及公建配套的開發商帶來新商機。日本2004年末的新潟以及巴基斯坦2006年初大地震的災後重建模式都出現了由政府撥款,統一規劃重建新社區的例子。
  如2004年末的日本山區新潟發生了7級地震,450座房屋損毀,合計損失約3萬億日元。日本政府當時緊急修改了災害救助法,對損害輕微但需要修理的住戶提供最高不超過51.9萬日元的救助金。全部毀壞的房屋提供300萬日元的援助,新潟縣和災區的各村鎮政府,也從地方財政中拿出了部分資金充當救助金使用。
  在災後4年中,為了協助災民重建家園。新潟縣先後出資50億日元(約合4849萬美元)和30億日元(約合2909萬美元),成立了“新潟地震災害復興基金”和“中部地震災害復興基金”兩個財團法人,負責實施災後重建項目。
  在2005年初巴基斯坦也曾經出現7.5級大地震,在地震中被夷為平地的巴拉考特市位于地震斷裂帶上,根據國際地震專家的建議,巴基斯坦決定易址重新建造一個巴拉考特城。僅在當年,巴基斯坦政府就計劃撥款45億盧比(約合7500萬美元),幫助受災家庭重建住房。
  在內地,成都、都江堰、綿陽、重慶等主要城市的災後重建的工程也相當龐大,涉及住宅、商業及公建配套等多種層面。如果眾多開發商願意介入這類半公益的重建項目,盡管利潤率較低,但是由于規模龐大,利潤相信也相當可觀,而這也是政府、開發商、災民三方共贏之舉。

  相關稿件
災後重建概念此起彼伏 2008-05-16
災後重建 金融係統應發揮更大作用 2008-05-16
農業災後重建和恢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2008-04-09
江蘇省江都市工商局災後積極重建農貿市場 2008-04-07
全國林業災後恢復重建現場會提出總體要求 200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