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不應影響貨幣從緊立場
    2008-05-15    作者:北京普藍諾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劉曉忠    來源:新京報
    震災的突如其來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中國經濟的不確定風險。目前,金融市場正在充斥着一種震災震掉年內加息機會,甚至從緊貨幣政策或將松動的觀點。
    然而,筆者認為汶川震災更重要的影響在於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並不大;更進一步説,震災不會給年內不加息論者加分,也不排除央行在二季度或下半年繼續加息的可能。
    震災對成渝地區經濟重鎮的影響相對有限,受災地區不論是經濟存量還是增量都在全國經濟中所佔比重較低,但災難對當前中國的通脹壓力則應該值得重視和研究。在國內糧食供給彈性不強而需求不斷增長的狀況下,一旦當地農業生産破壞嚴重,很可能將使本來預計新糧上市有利於緩解糧價增長放緩的預期落空。
    PPI、CPI同時走高,客觀上意味着中國通脹具備了全局擴散的隱患。而震災後災區的重建實際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需求,畢竟在較高的通脹預期下任何一個微小的變量的出現都可能傳導至價格上。
    從整體上分析當前的通脹,其貨幣的本性已經表露無遺。這決定了貨幣政策是最為對症之藥。就當前的貨幣政策來看,不僅需要矯正多目標貨幣政策問題,也需要完善貨幣政策調控工具的結構。
    客觀地講,中國的加息政策與數量對衝政策組合在一起才相當於美聯儲完成利率上調政策的一個完整過程。要有效發揮貨幣政策對反通脹的效用,需要央行對管制利率的加息政策與數量對衝政策進行有效配合來實現,而非繼續分解使用兩類貨幣政策工具。否則,即便提高利率,由於貨幣市場的貨幣供需結構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商業銀行存在一定比例的超額準備金,央行的利率政策的傳導效應更多地只停留在金融市場,甚至在金融機構層面就被沖銷,更不用説通過貨幣金融市場影響實體經濟並改善社會總供需了。
    總之,筆者認為,當前震災不僅不應成為年內不加息的理由,相反震災將堅定央行從緊貨幣政策的立場,並促使央行提高利率匯率政策的使用概率。至於災後重建工作,它屬於局部問題,完全可以通過財政政策和發改委的區域型專項政策來加以妥善解決。
  相關稿件
日立集團捐獻800萬元物資支援汶川地震救災 2008-05-15
中國人壽宣布全面收養“地震孤兒” 2008-05-15
地震不會“震”高長期物價 加息預期趨弱 2008-05-15
四川地震對中國經濟影響小於春節雪災 2008-05-15
長虹總部因地震停産 公司稱能完成今年經營目標 200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