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經濟“震源” 財政政策或是抓手
    2008-05-15    作者:周明    來源:中國證券報
    在抗震救災是當前第一要務的大背景下,防止CPI出現“普漲”關係到經濟的平穩運作的意義更顯突出。而流動性管理、維護物價穩定、穩定人民幣升值趨勢等多重調控目標已對貨幣政策形成一定牽制,因此,抗震救災、穩定物價的重心應主要落在財政政策身上。
    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復雜形勢下,財政政策應發揮更大作用:一方面加大財政支出,加快救災和災後恢復,將地震災害的損失降低到最小;另一方面在保持財力的前提下,對部分區域或行業實行適當的稅收減免,為維持物價和經濟穩定埋單,這樣才能把貨幣政策的手騰出來,有效控制過剩流動性等總量問題。
    首先,抗震救災是當前財政政策最需發力的領域。在奔赴受災現場的途中,溫家寶總理就指出,要全力做好被困群眾和受傷群眾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災群眾生活,全力組織恢復受損的基礎設施,特別要抓緊通水、通電、通路,保證通信暢通,保證重要基礎設施和水庫大壩、鐵路、涵洞安全,保證社會秩序的正常。只有迅速調撥財力、保障物資供應和人員調配才能完成溫總理的要求,而財政部也迅速啟動財政應急保障預案,截至5月14日,中央財政已累計向地震災區撥付救災資金11.1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抗震救災的深入,中央和地方財政的支出還將會大幅度增加。受災地區群眾的安置需要食物、生活用品,傷員的救治需要醫療器械、藥品等;疏通和修理當地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工程施工;防止災害帶來疫情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在救災過程中,必須大力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加大財政支出,及時制定和部署災後重建的一些稅收優惠等。
    其次,防止物價上漲,特別是在防止價格上漲趨勢由食品向非食品的傳導中,財政政策也能起到積極作用。
    有券商報告指出,汶川地震將對物價産生一定影響。四川的資源類産品和生豬生産在全國的比重很大,如四川向外輸出的豬肉約佔全國消費的4%,地震短期內可能導致調出豬肉減少,物價水準可能會因部分商品供給的減少而抬頭。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可以考慮在受災地區實行區域稅收優惠,這樣,既可以鼓勵當地企業生産自救,又可以降低企業生産成本,達到抑制物價上漲的目的。
    從物價的整體趨勢看,據測算,4月份CPI環比上漲0.1%,其中,食品價格不漲反跌,而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約0.2%。這條價格上漲由食品向非食品傳導的“鏈條”值得關注。如果説,當前對物價的行政管制措施確實能夠穩定預期的話,那麼,前提條件就是要使物價上漲的成本由政府來承擔。此前對中石化、中石油的財政補貼即是政府承擔價格上漲壓力的佐證,下一步,如果物價上漲源擴散,那麼,除了增加對糧食等生産領域的補貼以外,對部分行業實施稅收優惠或許將成為政策選擇之一。
  相關稿件
[記者觀察]穩定經濟“震源” 財政政策或是抓手 2008-05-15
穩定經濟“震源”穩定物價財政政策或是抓手 2008-05-14
分析師認為汶川大地震或震掉年內加息的可能 2008-05-14
地震不會改變經濟運作趨勢 對股市影響有限 2008-05-14
多數機構認為地震對股市影響有限 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