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多一點兒攤主悔過
    2008-04-24    作者:潮白    來源:南方日報
  一位在福州銷臭豆腐多年的作坊主日前致信《海峽都市報》,曝光街邊臭豆腐製作時的種種噁心內幕。這位臭豆腐作坊主在信的開篇就呼籲:“孩子們,別再吃榕城街邊的臭豆腐了。”因為,“福州街邊的臭豆腐,大都是用腐肉、死田螺、臭雞蛋、潲水和硼砂、硫化鐵等有毒原料泡出來的。”
  福州的這種事情在其他地方具有普遍的共性。看過央視《每週質量報告》節目的人就會知道,幹出這種傷天害理勾當的人,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幼,也不拘食品的品種,只要什麼能鼓起他們的荷包就幹什麼。這位攤主署名“良心的吶喊”,其自曝之舉也證明他的確良心未泯。這是很有勇氣的,也是值得嘉獎的。“黑”的食品,無論是什麼,無論出現在街邊還是店舖,歸結為一點就是生産者的心黑了,導致他們的行為完全是一種動物性行為,不齒於人類。在這樣的從事生産、銷售的人群中,還有那麼一點兒良心甚至還有那麼一絲人性的,應該説鳳毛麟角;反過來足以證明,但凡還有一絲人性,也不至於為了自己弄兩個錢賠上他人的健康乃至性命。饒是鳳毛麟角,我們還是寄希望於多一點兒攤主良心發現,及時悔過。
  如果能有多一點兒攤主悔過,就等於對“黑食品”來了個釜底抽薪,悔過的攤主越多,其生産源就斷絕得越多,直至達到斷絕其根本———雖然沒有達到這種理想狀態的可能,但理論上畢竟存在。如果能有多一點兒攤主悔過,就不勞《每週質量報告》等類似欄目的記者奔波勞頓,這種曝光更多的時候不僅力不從心,還要冒着各種各樣的風險———黑惡勢力以及地方保護主義的阻撓。關鍵是,從內部攻破的堡壘,破得會更加徹底,破得無法收拾。如果能有多一點兒攤主悔過,就可以像這位“良心的吶喊”一樣,把他們的齷齪行為一一晾曬於陽光之下。誰都知道那些食品會“黑”,但未必知道他們怎麼“黑”,“黑”到什麼程度,一旦如此,就不免心存僥倖,以為嘗一嘗不見得就會怎麼樣。當我們充分了解製作的黑幕之後,還有理智的人就一定會敬鬼神而遠之了。
  “良心的吶喊”是因為眼看自己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時常也在校園周邊吃幾串臭豆腐,使他萌生一種愧疚感。當然,多一點兒攤主幡然悔悟,靠他們的自覺不免失之於幻想,法律的威懾固然是一個重要方面,但另一方面,更需要“良心的吶喊”這類典型進行示範。不記得是哪部外國影片了,一個作惡多端的壞蛋最後幹了一件拯救列車的好事,但他的那句旁白記得很清楚:禽獸是沒有人性的;我有一點人性,所以我不是禽獸。“良心的吶喊”以行動證明了自己,我們對別的人也有期待的理由。《水滸傳》裏,那個以前專賣人肉包子的孫二娘不是尚且可以改邪歸正嗎?
  《食品安全法(草案)》的全文已於日前向全社會公布,徵求人們的意見,其中“法律責任”被辟為專門的一章。對公眾而言,如何懲處黑作坊的攤主有了一個建言獻策的好時機;對黑作坊的攤主而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及早悔過,則可能是他們面臨着的好時機。
  相關稿件
食品安全:嚴管比重罰更重要 2008-04-23
食品安全法草案徵集民意 2008-04-23
食品安全法草案 八大食品安全標準引人關注 2008-04-22
期待食品安全法提振消費維權信心 2008-04-22
10倍賠償能否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200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