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銀行業務創新 破解中小企業貸款難
    2008-02-14    本報記者:徐岳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從2007年12月25日起,央行再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這已是2007年的第十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央行表示,此舉為加強銀行體係流動性管理,抑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
  天津一家生産醫用樹脂材料企業的負責人在談及此事時表示,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大型企業來説影響不大,但對中小企業來説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對大型企業而言,憑借著優質資産和優良信譽,銀行業的融資大門很方便的為他們敞開。不但如此,公開上市、企業債等途徑也是融資的手段。而中小企業除了向銀行貸款別無選擇。
  這位負責人説,長期以來向銀行貸款的難度有三點:一是拿不出抵押物,小企業的廠房、設備可能都不是自己所有,又沒有擔保公司願意承擔責任,銀行往往在審批環節就放棄了自己的企業;二是手續繁雜,自己反覆多次的準備材料,還不知最後的結果如何;三是利率過高,小企業在與銀行合作的過程本身就很被動,談判中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不得不要承擔過高的利率。現在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肯定將限制銀行的貸款規模,想獲得其有限的資金可能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南開大學財務管理係主任李莉認為,適當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將有利于防止貨幣信貸總量的過快增長,有利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但同時不可忽視此舉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政府與銀行都應採取積極的對策,積極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記者從天津市銀監局了解到,雖然受存款準備金率提高的影響,但天津銀行業去年小企業融資工作有著明顯提高。截至2007年底,天津主要金融機構小企業表內外授信總額為824億元,比年初增加146億元,增幅為22%。小企業貸款余額為631億元,比年初增加42億元,增幅為7%。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天津市銀行業採取的做法是,通過協調政府、行業商會、金融機構等多方面的關係,推動銀行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創新,搭建服務小企業的融資平臺,推動改善小企業貸款的外部環境。
  業務創新方面,天津農村合作銀行比較早的在小企業貸款領域採取創新措施。比如在商貿物流中心等小企業集中地區,建立了信用聯保共同體,面向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城鎮居民,建立了“箱式信用共同體”“街區信用共同體”等,通過創新推動了信用社和中小企業在平等基礎上的合作。
  工商銀行天津市分行將貿易融資業務作為突破口,發展起國內信用證、國內保理等小企業貸款業務;交通銀行天津分行推出了中小企業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産品,對高科技中小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幫助作用。
  政府推動方面,天津銀監局去年舉辦了兩屆“天津銀行業與中小企業融資洽談會”活動,旨在通過政府搭臺實現銀行和中小企業面對面溝通:銀行將經營理念、運作機制、金融産品、融資條件等準確無誤的傳達到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將自己真實的經營狀況與融資需求清晰的傳遞給銀行。兩屆小洽會共達成融資意向超過1000個,意向金額超過80億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