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為何向低標準看齊
    2010-07-15        來源:新聞晨報

    近期頒布的新乳品安全國家標準引發了輿論熱議,主要的爭議存在於“生乳安全標準”中的蛋白質含量、菌落總數等細分指標均低於1986年的國標,其中生乳蛋白質含量由1986年舊版生乳國標中的2.95%降到了2.8%,每毫升菌落總數從原來的50萬放寬至200萬——國外尤其是歐洲的該項標準是在50萬以下。遂有輿論驚呼,“這簡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
  制定行業標準是一項技術性工作,如何看待標準的下降,專家的解釋是:第一,質量標準降低,是因為目前我國奶牛飼養水平普遍較低,如果標準提高到歐洲水平,廣大奶農所提供的産品將很難達標;第二,通過奶廠的再加工,終端産品的質量標准將有所提高。故而,新近&&的這一行業標準是從目前我國生乳生産的實際出發來制定的,這與三聚氰胺沒有關係。
  目前行業生産水平總體降低,這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沉重事實。然而,是不是就應該如此“因陋就簡”來制定行業標準呢?依據這一標準會産生怎樣的後果呢?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他不認同“蛋白質含量低不影響終端産品質量”的説法,他解釋説,如果前期收購的生乳蛋白質含量低,乳製品出廠時蛋白質含量要達標,就要再添加允許使用的天然蛋白一類的蛋白質,這好比“一個天然美女和整容的美女,雖然都是人,但還是不一樣的”。根據這一看法,這一標準顯然不是一個理想的標準,對消費者而言總是會産生不良的影響——即使這種影響不一定是致命的。
  放鬆標準,體現了主管部門為廣大奶農生計考慮所飽含的善意和深切的同情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但由此可能産生的後果則也是明顯的,如此一來,中國的奶製品將坐實“質量不高”至少是“質量不完美”的名聲,國際市場對中國奶製品的評價,不免迅速降低。儘管主管部門基於善意的動機,希望放鬆標準來維護廣大奶農利益和行業的發展,但當標準降低後,整個行業的産品將集體陷入低水平的困境,遑論行業的轉型升級?長期來看,這對行業的發展是好是壞,自不待言。我想經濟能力稍微過得去的消費者,從此不會再購買國産奶粉,國産奶粉的消費者就只會是那些低收入的貧寒家庭。
    在目前行業發展的事實之下,如果提高行業標準,一方面廣大奶農將可能破産,另外,終端産品價格就會上升,貧困家庭將買不到低價奶粉。但這一困境是可能打破的。食品是最重要的民生産品,倘若因市場自身很難克服的原因,導致食品價格高企,進而影響到民生時,政府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可行的解決辦法是,行業標準不能降低,應該同樣提高到國際水平,由此給奶農或家境貧寒的消費者帶來的困難,政府應該予以關切並進行適當補貼。考慮到將需要補貼的消費者搜尋出來未免太難,補貼奶農、降低奶農的生産成本,應該是目前階段較優的政策選擇。若因陋就簡地降低行業標準,則政府不無推卸責任之嫌。

  相關稿件
“食品安全”得花多少錢買? 2010-06-24
食品安全是買回來的還是管出來的 2010-06-23
對食品安全問題,監管部門不能態度曖昧 2010-04-01
食品安全防火墻亟待完善 2010-03-17
國務院發布《2010年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安排》 20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