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師講課的學校才叫“大學”
    2010-07-14    作者:倪黃村    來源:廣州日報

    武漢的大學生周志兵選修了一門課,課表上,講授者是一位知名老教授,著作等身。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位老教授第一次上課就聲明,這門課主要由自己一位“非常優秀”的博士生代。果然,老教授只上了緒論和前三章,剩下的13章均由年輕人照本宣科。(7月13日《中國青年報》)

    什麼叫大學?我的理解,有大師給大學生上課的學校才算大學;而有很多大師給大學生上課的大學,才叫名牌大學。
    當年,在中科大,錢學森、郭永懷、嚴濟慈、趙忠堯……這些科學巨星親自為學生們上課,是很正常的教學活動,且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並成為中科大培養創新人才的一條重要經驗。然而,不知始自何年何月,也不知是教授的工資太低,還是市場的力量使然,近些年來,一些高校的教授乃至名教授,他們身兼數職,頭戴多頂桂冠,走南闖北,忙得“不亦樂乎”,哪有多少時間潛下身子鑽進課堂為學子們上課?於是乎,為了應付學校,也就難免有了一些“假冒偽劣”,讓一些普通教師“冒名頂替”起來。
    名教授“挂羊頭賣狗肉”,病根還是當下我國高等教育的“急功近利”,有些“粗製濫造”。公允地説,“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教育部不是沒有規定,一些大學不是沒有要求;但問題是,“規定”也好,“要求”也罷,你不能僅僅寫在紙上、挂在墻上,而應該落實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
    “教授給本科生上課”,首先要將規定的“上課節數”向學生廣而告之;再是讓學生參與考核,特別是對名教授的考核;三是對達不到“上課節數”的,什麼情況下給予“警告”,什麼情況下“取消教授資格”,舉報有獎,令出法隨,決不含糊。
    “名師出高徒”。沒有一流的教授親身“傳道、授業、解惑”,哪會培養出一流的學生來?

  相關稿件
湖南軟體職業學院結盟美國卡普蘭大學 2010-06-23
上幼兒園為何比考大學還難? 2010-06-21
急功近利造不出“一流大學” 2010-05-20
網絡時代更應關注大學生身心健康 2010-05-14
江西:安置大學生單位將獲社保補貼 201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