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未來糧食危機主因?
    2010-06-28    作者:李昌平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很多人討論糧食安全問題,還局限在糧食夠不夠吃的層面,其實,未來中國的糧食危機並不在于糧食增産速度趕不上人口增長速度。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增長了兩倍多,糧食産量也增長了兩倍多;未來的數十年,中國人口峰值不會超過15.5億。但中國通過農業技術進步、土地整理、土地改良、裝備農業等措施,再增加3億人的糧食是不成問題的。如果按照16億人、每人平均800斤算,8億畝“噸糧田”就足夠中國人吃飯了。
  目前大家擔心的,比如農民素質、城市化佔地、水質和水利、土地板結、水土流失、氣候變化等問題,對糧食産量的影響都是可以克服和彌補的。筆者認為,農村基本經濟制度問題,才是未來糧食危機的最主要因素。未來糧食危機最主要的內因,將是農村基本經濟制度的改變。
  我國農村基本經濟制度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從糧食安全的角度看,這項基本經濟制度有三大優點:一是有利于發揮村民集體優勢,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二是有利于發揮家庭經營優勢,增加土地單位面積産出,並且以糧食生産為主;三是有利于發展合作農業和集體農業,在不減少農産品産量的同時,把更多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最近30年,勞動力不斷從農業和農村流出,而糧食等農産品産量在不斷增長,充分證明我國農村基本經濟制度對保障糧食等農産品安全,以及促進城市化、工業化都非常有效。未來數十年,堅持這個基本經濟制度,對增加糧食等農産品産量和促進城市化、工業化依然有重要意義。
  例如,河北東光縣古樹于村,2008年3月成立了資金互助社,每戶出資500元入社。互助社成立後做的第一件事是集中團購農資,平均一畝地肥料便宜150元/年(兩季)。互助社做的第二件事是幫助農戶承包地向互助社流轉,將村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互助社成立前,農戶之間有零星的土地流轉,350元/畝。現在流轉給互助社,底價500元/畝,若年底付錢,按“500元/畝+利息或分紅”的價格結算。不到兩年時間,全村165戶、760畝耕地入社,在村委會的支援下,經過互助社水利重建和土地整理,耕地變成了890畝,增加了130畝。互助社購置了大型農機具,全村85%的勞動力離開土地經商辦廠或外出打工。不僅糧食産量增長了25%,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也由4000多元增長到了9000多元,此外,互助社兩年積累40多萬元。
  全國農村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不變,不考慮其他因素,我國糧食産量在5~10年內再增長10%~20%,應該不成問題。
  但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農村改革,總的趨勢是虛化“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基本經濟制度,各級政府一直在鼓勵資本下鄉整合農村各種要素,發展資本集團主導的現代農業。
  問題在于,資本集團兼並農民土地,主導農業現代化,不僅不會“以糧為綱”,甚至最不願意生産的就是糧食。即使願意生産糧食,大資本農業的單位面積産量也會大大降低——我國小農的單位面積糧食産量比美國農業組織高20%以上。
  未來的中國要應對糧食危機,在農業制度上存在兩個選項:一是繼續堅持既有的農村基本經濟制度,扶持小農合作,發展合作農業;另一個是逐步廢除既有農村基本經濟制度,鼓勵和扶持資本下鄉整合農村和農業,由資本集團主導農業現代化。選擇前者,有增産20%的潛力,有利于應對糧食危機;選擇後者,有減産20%的可能,不利于應對糧食危機。

(作者係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稿件
全球糧食危機對中國或許是大機會 2008-07-01
薩克斯教授:聯手應對糧食危機 2008-06-25
77國集團舉行會議商討糧食危機和貧困問題 2008-06-12
全球糧食危機下的非洲 2008-05-28
非洲開發銀行力助非洲國家應對糧食危機 2008-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