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咋成了羞答答的玫瑰?
    2010-06-08        來源:人民網

    2010年高考作文出爐了,從知識精英至普通市民,從考生、家長與老師到媒體及社會公共輿論,都一如既往地關注並點評着今年高考的作文題目。誠然,關注高考作文已經成了一個定期發作的文化現象。值得説明的是,整個社會關注高考作文不是為了關注高考作文本身,而是在全國不同地區的作文命題中尋求一點共性的特徵,不僅要實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上的規律體認,還要從社會公共意識角度去把握這種文化現象背後的社會責任擔當與人生思考。
    然而,今年高考作文題目,又把我們對於高考作文的責任期待帶回到了N年以前,在以“幸福”、“幻想”、“仰望星空”等關鍵詞為主色調的話題作文裏,我們鮮能找到有關“不幸”與“反思”的話題。前兩年高考作文對於關注“圓明園石首”、“三鹿奶粉”等公共事件的熱情,似乎在今年的作文題目中蕩然無存。倒不是説高考話題作文就必須沉靜下來貼近大地才是好的作文命題,而是説,全國清一色的幸福暢想,確也讓我們無法無所顧及的進行“幻想”。
    當然,所有作文題目中,也不是所有的題目都是那般詩意盎然。全國高考作文題目,便有幾分思索的成分加入其中。漫畫內容是這樣的,“許多貓吃魚,就一隻貓捉老鼠,別的貓説:‘有魚吃還捉老鼠?’”應當説,這樣的題材可以有多種解釋。在筆者看來,最主流的兩種作文思路是:一,自我滿足、安於現狀與進取精神之間的辯證論述;二,反諷時下社會中的一些真實現象,比如,被譽為“鐵飯碗”或“金飯碗”的國家公職人員,可能會因為工作穩定、福利豐厚而“不作為”。

  相關稿件
招生考試:提高考分≠提高體質 2010-05-11
高考誠信承諾應走出“輕諾寡信”誤區 2010-03-31
高考誠信承諾書,誰會説自己沒有誠信 2010-03-30
從“鯰魚”之死看高考改革命門 2010-01-11
《決勝2010-高考總復習》視頻輔導講座出版 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