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總量緊縮方法調控物價副作用大
    2010-05-28    作者:徐連仲    來源:中國證券報

    當前價格調控的重點,應該從控制價格總水平漲幅,調整到提高低收入階層對價格上漲的承受能力上來。要有效地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貨幣收入。建議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加強稅收杠桿對高收入階層的調節作用,實行嚴厲的、有效的個人累進稅制度,特別是加強對私有企業、股份制企業中高收入者稅費的科學監管和徵收
  前幾個月價格總水平同比變化雖然處於加速上漲的態勢,但主要是受季節和氣候因素以及去年翹尾因素的影響,這種加速上漲的態勢短期可能因為特殊因素的影響會延續2-3個月,但沒有長期的可持續性,下半年將會有所改變,因此對價格總水平的上漲不必過度擔心。總體上看,今年價格總水平將呈現溫和的上漲態勢,全年價格漲幅可控制在3%之內。

  二季度CPI漲幅將在3%左右

  從抑制價格上升的因素來分析,主要有如下幾點:
  工業消費品供大於求的總體格局仍未根本改變,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價格總水平的過快上升。
  在不改變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居民收入兩極分化格局的情況下,居民消費價格沒有大幅度上漲的市場需求基礎。
  1997-2008年,我國的國民收入分配一直在向企業和政府傾斜,企業的利潤增長速度在30%-40%,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在20%-30%,而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不到10%,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總體上是明顯慢於GDP的增長速度的,國民經濟運行長期處於消費需求增長速度慢於供給增長速度的格局。因此,這些年來大多數年份的居民消費價格處於低迷的狀態,個別年份CPI漲幅最高也就在5%左右,而且主要是因為糧食、豬肉等食品供應出現了嚴重問題而導致的,並不是總供給與總需求出現了問題。在居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同時,居民收入兩極分化的現象日益嚴重,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長慢於高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國民收入中按資本分配的比例迅速增長,資産越多財富越多收入增長越快,房地産、股權、股票、權利等成了部分人迅速暴富的手段。在社會創造的財富一定的情況下,少數暴富階層得到的越多,多數普通居民得到的就越少,造成居民收入增長的邊際消費傾向越來越小,消費增長乏力,進一步抑制了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儘管在政府投資、企業投資高速增長的拉動下,會導致生産資料價格大幅度上漲,但由於居民消費能力的制約,生産資料價格上漲不會有效傳導到居民消費價格。另外,在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保障功能不完善的情況下,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支出對普通居民的壓力越來越大,普通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不足,消費能力下降,大大地制約了消費的增長,從而抑制了居民消費價格的上漲。
  價格上漲的預期有所改善。隨着近期房地産價格的高位回落以及股市的大幅度下跌,很多投資者被套,社會的財富效應大幅度下降,也改變了社會對價格上漲的預期和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期,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幅度。
  總體上看,2010年居民消費價格將呈現溫和上漲的走勢,由於翹尾因素的影響,價格漲幅的高點可能出現在6、7月份。預計第二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將在3.0%左右,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將在2.6%左右。如果後期不&&大的調價措施,且全年農業生産不因氣候原因出現大的減産,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可以控制在3%之內。

  不宜採用總量緊縮方法

  總體上看,2010年不會出現嚴重的通脹,但我們要關注2010年價格變化的相關問題。
  關注價格的結構性變化。2010年價格總水平不會有很大的變化,但個別商品價格可能會有較大的變化,對此應該有所警惕。重點關注壟斷性行業商品價格的變化,糧食、肉類、鮮蛋、水産品等生活必需品價格的變化,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等資源型商品價格的變化,以及過度依賴外部的商品價格的變化。在宏觀調控政策上,也要針對價格的結構性變化的特點有區別地進行調控。對價格的結構性上漲用總量緊縮調控的方法效果不好、副作用大,在目前剛剛復蘇之後的經濟運行環境要慎重。
  關注生産資料價格的變化。我國CPI的變化相對於GDP的變化相關性較弱,但生産資料價格的變化與GDP變化的相關性很強,而且生産資料價格的變化領先於CPI的變化,因而關注生産資料價格的變化有助於掌握未來CPI的變化。2009年生産資料出廠價格下降6.7%,生産資料銷售價格下降14.5%。生産資料價格過度下降在經濟回升時必將出現強勁的反彈,特別是我國以投資為主的外延式的增長方式,在經濟較快增長時,必將伴隨着生産資料價格的上漲。因此,如果今年經濟出現10%以上的增長,生産資料價格將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而生産資料價格的上漲對於增加CPI上漲的壓力,特別是對經濟平穩運行的負面作用都有重要的影響。
  要堅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經濟政策的劇烈變動對經濟的穩定運行是不利的,對於價格的穩定運行也是不利的。目前股票資産價格和大宗資源産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就是市場對政策變化的強烈反應,未來還可能影響到房地産價格的巨變以及經濟增長速度的大幅波動。因此應保持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是保持經濟和價格總水平穩定運行的基礎保障。
  對房地産價格的調控應盡量減少對經濟運行的負面影響。房地産價格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和行政管理問題,因此僅僅使用經濟政策調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過多使用嚴厲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對房地産價格調控的作用有限,但對經濟運行的傷害會很大,特別是對剛剛復蘇、正在走向正常運行的宏觀經濟打擊較大。因此應採取經濟政策與行政手段相結合,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相結合的調控方式,以行政手段為主、經濟手段為輔,以地方政府調控為主、中央政府調控為輔的綜合措施應更為有效。
  當前價格調控的重點,應該從控制價格總水平漲幅,調整到提高低收入階層對價格上漲的承受能力上來。要有效地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貨幣收入。建議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建立普通勞動者工資收入與企業績效正常增長的機制,強化勞動保護法在維護普通勞動者利益中的作用;切實加快社會保障體制建設,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體制的功能,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和工傷保險金標準,提高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等保障水平;加強稅收杠桿對高收入階層的調節作用,實行嚴厲的、有效的個人累進稅制度,特別是加強對私有企業、股份制企業中高收入者稅費的科學監管和徵收。
  努力增加糧食産量。糧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價也是價格總水平的基礎。糧食産量穩定則糧食價格穩定,糧食價格穩定則價格總水平會基本保持穩定。要認真落實近期國務院關於做好當前農業生産工作緊急會議的精神,抓好糧油作物春管春播,穩定糧食春播面積,加強中後期田間管理,爭取今年糧食不減産。要加強對糧食價格監測預警工作,密切跟蹤糧食生産、市場供求及價格變化情況,加強自然災害對糧食生産和市場預期影響的評估分析,監測分析國際市場糧食價格變動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適時採取有效措施穩定糧食市場供求及市場價格,防止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

  相關稿件
一季度GDP增速或逼近12% 物價短期有望趨穩 2010-04-15
德國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升1.1% 2010-04-15
日本2009財年企業物價指數度大幅下降 2010-04-14
西南大旱推升價格預期成今年物價新變數 2010-04-07
黑龍江一季度市場物價漲幅擴大 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