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教育投入重在一個“投”字
    2010-03-03    作者:五嶽散人    來源:廣州日報
    教育有兩點最重要,一個是教育者的水平,另一個就是教育投入。後者又分為軟投入與硬投入,都是非錢莫辦的事情。
  兩會之際,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民生、民權領域,其中自然也有教育。教育是一個民族的希望,道理當然誰都知道,只是做起來確實很難。但也有雄心勃勃想把教育搞上去的地方政府,比如説陜西府谷就動員了當地的煤礦老闆一舉捐資12.8億元,聲稱要辦成全國一流的教育。
  慈善是件好事,在任何時候都是要鼓勵的,哪怕是對於這條新聞用詞之微妙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説府谷縣的政府官員談到這件事的時候,是説這些老闆在新年團拜會上“聽説”當地政府有此決心,從而陡然起了回饋社會之心,然後慷慨解囊。但新聞標題則説是“召集”當地的煤老闆,請他們共襄盛舉。兩者當然有精神境界的高下之分,説不定還有“被慈善”的嫌疑,但總歸是慈善嘛,也就不去深究了。
  倒是另一件事情值得重視。府谷縣的相關機構説,這些錢“將全部捐到府谷縣財政,由縣政府集中管理,全部用於教育衞生事業。所有這些捐助的資金,3年內將根據政府工程建設進度分批次到位。”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政府的財政賬戶似乎並不能承擔接受民間捐贈的功能,這些捐款到底怎麼走賬是件蹊蹺的事。而這筆錢最終會不會公開透明地使用,看來還要拭目以待。
  由此筆者倒是想到,最近教育問題與房價、物價問題一樣熱,況且目前還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徵求意見中。
  教育這件事有兩點最為重要,一個是教育者的水平,另一個就是教育投入。前者牽扯頗多,在此不便細説。後者則分為軟投入與硬投入,都是非錢莫辦的事情。早在17年前,我們就提出了一個教育投入方面的目標,説是要把教育經費提高到佔國民生産總值的4%,但多年來並未達標。其實就是到了4%,在全世界也是排不上號兒的。這個目標提出之後這麼多年,我們的國民生産總值、國民收入、政府稅收都在大幅度增長,而在教育投入這方面確實增長得很有限。
  不但教育投入增長有限,實際上即使在這種條件下,目前的成果也是用很多個人的犧牲換來的。年前新聞上爆出清退代課教師的新聞,熟悉教育體系的人都知道,我們的代課教師起了很大作用。但他們沒有得到多少補償就要被清退,多少讓人覺得有些不厚道。代之而起的是另外一輪大規模的硬體改善與正規教師的進駐,而這些都需要更高的投入。正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也配合&&,從理論上説,在更新換代的名義下,我們的教育投入至少有望達到一個不至於太尷尬的水準。
  回到陜西府谷縣這件事上看,當地的教育投入看來至少在數年之內是不成問題的,人家也説了,要辦成全國一流的教育。此錢何來?原來是來自企業家的捐款。要是真的以此為榜樣,説不定都能達到某一個數值,只是這個投入並非是國家的投入,反而變成了變相的捐稅。我們要知道,別人的錢花着是不心疼的,到底能有多少真的到了教育上面,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所以,教育投入這件事説起來並不複雜,但實際上可能會有諸多的變形,這些變形往往是以上面的重視程度與重視範圍為轉移的,主要目的並非是貫徹某些方針,倒是可能借力發力地成為生財之道。如何防範這種現象,恐怕是比貫徹教育綱要更困難的事了。
  相關稿件
沒有問責 “教育投入4%”還很懸 2010-02-23
教育投入應增加,教育部門更應花好錢 2010-02-22
教育部:國家財政性教育投入總量繼續增加 2008-12-16
教育投入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2007-05-17
教育發展規劃應明確教育投入增長規劃 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