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解決不了“富二代”問題
    2009-11-26    作者:陳志武    來源:時代周報

    繼江蘇政府的“富二代”培訓班之後,近日在廣東順德等地,也大有模仿的勢頭。“富二代”的傳承以及企業後備人才之所以成為社會討論熱點,並引發政府的介入,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富不過三代”的詛咒,另一方面是因為在現階段的許多地方,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大多已接近退休,迫切希望子女接班。但是,據媒體報道,在廣東順德,九成以上“富二代”不願或者不能完全接班,令“富一代”倍感頭疼。
  於是,江蘇計劃實施“千名民營企業家後備人才培養計劃”,讓企業家後代在江蘇省委黨校等接受一週左右的學習。
  民營企業接班人真的是政府能“計劃”得了的?這不僅僅涉及到公平的問題,而且從效果上,政府主導的培訓項目會優於商學院以及其他民間管理教育項目?莫非這又是某些職權部門利用壟斷特權,變相從民營企業收費、尋租?

  “富不過二代”根源在儒家文化

  “富二代”問題當然不只是今天在突出。在費孝通、張之毅的經典著作《雲南三村》中,1943年當張先生回玉村考察時,他發現玉溪舊有富商基本走向衰敗。“文興祥家的衰敗情況:本人已於1942年死去,兩個兒子已分家,均在家閒着。因無人手經營及洋紗缺貨,洋紗號已停業。”“馮祥家的衰敗情況:本人於1942年死去,死後家裏兄弟七人分成七份……洋紗號停業。”“潘小臣家的衰敗情況:本人已死了幾年。家裏留下妾一、子三、女一。大子25歲已結婚……常好賭錢。兒子仍在中學唸書……鐵礦請老家人照顧着,勉強維持局面。”
  費、張兩先生總結道:“我們看過以上玉溪四戶富商之家的衰敗情況後,印象最深刻的是像文興祥、馮祥這兩位本人興家的人一經死去,商號即因無人經營而停業…… 由於本人在世經營商業時,家中兄弟子女等家人,幾乎都是閒散過活,並多有煙、賭等不良嗜好,以致家人中沒有一個成器的,所以本人一死,一家即後繼無人。”
  為什麼文興祥、馮祥這些創業者在世時沒有培養“接班人”?為什麼除了自己的親屬、親戚外不能在更廣泛範圍招募職業化經理?為什麼公司的管理沒有程序化、非人格化,這樣使公司能相對獨立於創始人?
  過去的這些例子説明,“富二代”問題不只是今天才有,而且在中國的長久歷史中從來就有。由此我們看到,“富二代”的挑戰不是幾天、甚至幾個月黨校培訓班就能解決的,而是必須從根源上入手,否則在中國,“富二代”問題不僅明天還會在,而且後天、下個世紀照樣在。“富二代”問題的根源,在家庭教育方式中,在儒家文化傳統中,在契約文化缺失的意識中,也更在我們的人格化企業制度傳統之中。

  如何解決“富二代”問題?

  誰都知道,讓子女上好的學校、讀有用的書,才能讓子女有出息,成為接班人。但是,我們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的是,不能讓子女認定家族企業、家庭財富自然是他的,而是讓他感受到競爭。沒有競爭壓力,人是不容易有進取心的,上再好的學校也沒用。
  今天的獨生子女之所以比過去的中國子女更沒有接班能力,原因在於此。不過,當年玉村的文興祥、馮祥均有二子,潘小臣有三子,而且都有女兒。那麼,他們接班人的選擇空間不是比現在的企業家多嗎?在過去的中國家庭後代中,誰是家産繼承人、接班人,不是可以充滿競爭嗎?沒有!至少始於漢代的“諸子均分制”是説,以諸子為主、所有共居的親屬,按差序等級共同享有繼承權,就如玉村各家的財産處置安排一樣。這就帶來兩個後果,其一,是兒子就可以分,可以繼承接班,沒有任何競爭帶來的不確定性,沒有上進的動力;其二,毀掉子女努力向上的激勵,反正各兒子、各家所得會一樣,何必去努力?所以,就有了玉村富家創業者死後的衰敗結局。
  在西方社會,財産所有者可以通過遺囑,按照他喜歡的方式事先安排好其財産(包括企業經營權)的繼承者,繼承者可以是子女、親戚,也可以是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法人甚至動物。這種傳統帶來的結果是,即使只有一個兒子,其兒子也不一定必然有繼承父業的特權,而是兒子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他有能力,證明他值得獲得父業的繼承權!

  他山之玉

  就以今天的美國公司Humana為例,其創始人只有一個兒子,他兒子大衛於1980年從耶魯大學畢業後,不是回到父親公司的懷抱或者通過父親的關係找到舒適的工作,而是選擇去剛剛開放的中國湖南,去湖南醫學院教英語。那時的長沙沒有幾個外國人,更沒有西餐館等設施。在那裏教書、學中文、磨練兩年後,回到美國在波士頓一家銀行做普通職員。之後於1985年上耶魯法學院,1988年畢業後,在政府工作四年,做美國國務院的法律顧問之一。1993年,他創辦自己的風險投資公司(Chrysalis Ventures),該公司投資創辦多家成功企業,至今是美國風險投資行業的主角之一。他以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證明了自己是個非常有出息的人,有資格接管其父創辦的企業。1996年,大衛成為Humana公司的副董事長,2005年其父退休,由大衛接過董事長的席位。今天,Humana公司是市值71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在當今中國社會,由於獨生子女的現實,要創業企業家把企業財産留給血緣之外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很不現實。
  但是,創業者公司的經營控制權應該可以超越血緣關係。更何況,即使地方政府、學校推出許多“富二代”培訓班,大多數企業家的後代還是沒有能力真正接班父親的企業(由於上述家庭文化傳統、獨生子女常被慣壞的原因),那麼,許多中國民營企業家幾乎是沒有選擇,必須在血緣之外尋找最稱職的職業經理人。
  也就是説,真正解決“富二代”問題的出路,不是黨校的培訓班,而是邁出以下幾步:第一,改變子女的教育方式和內容,給子女以真正上進的激勵;第二,發展超越血緣的契約法治制度,以促進職業經理人市場的發展;第三,資本市場對民營企業完全開放,給第一代民營企業家提供股市上市的股權退出機制,讓股權市場的約束促使企業的公司法人化轉型,為職業經理人的進入鋪路。只有做到這些,民營企業才可走出“接班人非親子不可”的困境,“富二代”的問題才不再是問題。其它藥方只會不得要領,諸如政府培訓等藥方更是要不得,佔用納稅人的公共資源不説,其成效也是值得懷疑的。

  相關稿件
"富二代"為什麼一定要上政府辦的培訓班 2009-11-16
政府集訓“富二代” 網民看法對立 2009-08-21
集訓富二代不應偏離市場路徑 2009-08-19
破局“富二代”江蘇為民企培養少帥 2009-08-17
《財富預言》 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