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落戶上海不是搖錢樹游戲
    2009-11-23    作者:汪東亞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迪士尼要落戶上海的消息像長了翅膀先於美國“空軍一號”到達了上海灘。美國《福布斯》雜誌登出了“上海迪士尼——中國給奧巴馬的見面禮”為題的文章。文章説:“為迎接美國總統奧巴馬11月中旬的首次訪華,中國政府不僅安排孩子們手捧鮮花在機場迎接,更為這位特殊的朋友準備了一份厚禮——價值36億美元的迪士尼主題公園合同。”
    這應該是今年第二次傳出迪士尼落戶上海的消息了,所謂的“迪士尼概念”也迎來第二個黃金期。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着迪士尼選址的鄰居們以及它們飛漲的股票。
    人們歡欣鼓舞地拿出迪士尼的盈利報告憧憬着美好未來,仿佛迪士尼賺錢了,就是我們賺錢了。可是香港迪士尼的困境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事情並不是這麼回事。
    “非典”那會兒,香港經濟一片慘澹,恰逢迪士尼想落戶香港,當時的政府感激涕零,從來沒懷疑過這麼大的項目會不賺錢。結果是香港政府投入了約90%的資金,卻只擁有57%股權,並且只能從門票中分錢,相關産品銷售收益則全部歸迪士尼。迪士尼穩賺不賠,香港卻吃了個大虧。
    現在有香港學者站出來指責當時的政府好大喜功,急於出政績,與有着多年贏利經驗的國際大企業談判力不從心,甚至有意做巨大讓步,中了美國人的圈套。可惜再怎麼抱怨又能怎麼樣呢。筆者想善意地提醒一下,這樣的情況會再現上海嗎?
    佔地竟有6000多畝,並且是在中國人口稠密的經濟金融中心大都市,這絕對讓人“嘆為觀止”。上海的地方媒體報道裏,當地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開始拆遷工作了。當年迪士尼創辦人華特迪士尼用假名字鬼鬼祟祟去考察佛羅裏達的土地時,應該想不到迪士尼現在能在日益崛起的國度裏這樣子拿地拿到手軟。這樣大規模的投資,絕對不是種搖錢樹的游戲,既然是一單生意就有賺有賠,我們如果要加入,就應當要謀劃、要計算、要談判,不要伸長了脖子巴不得趕緊把自己的土地和金錢早早送到別人的口袋。
    中國恨不得全世界的商人都來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眼巴巴地看著中國這塊肥肉的人正在多起來,“別人來吃肉我們只喝湯”的局面不該再有了。外國人來華掠奪中國財富和資源實在是太容易了,相比之下,我們的品牌和資本走出國門卻是步履蹣跚。聯想收購IBM、海爾海外之路,哪一個不是溝溝坎坎的?
    迪士尼落戶上海,絕不僅僅是為了讓上海的年輕人玩得高興,他們每個人手裏都帶着一個乾癟的錢袋子,渴望著給危機陰影尚未完全退去的太平洋西海岸人民帶回去實實在在的好處。
    都想著到東方的繁榮之地來“分一杯羹”,我們不該變得挑剔一些嗎?麥當勞來了,好萊塢大片來了,迪士尼來了,吃喝玩樂的玩意兒我們快要置辦齊全了。請進來一個“托拉斯”,意味着中國自己的民族企業就要死掉一大片。我們不該有所考量嗎?麥當勞在中國比它的發源地還要火!在中國的大地上這棵大樹盤根錯節根深葉茂生機勃勃,敢問中國的快餐品牌有幾個?我們在抗衡國際快餐的道路上幾多艱辛恐怕只有行內人才能體會了。
    更為奇怪的是,為什麼排山倒海涌進來的永遠沒有那些我們最需要的東西——“高”、“精”、“尖”的技術和專利。我們得挑剔起來,中國的大門開了30多年了,門檻也該提高提高了。有益於提高中國核心競爭力的項目我們極大歡迎,對我有利有弊的項目要認真地打量打量,必要時要套個“緊箍”,除了佔用資源掠奪財富別無他用的項目請繞行。 
    挑剔的目的是裝備自己。回顧當年日不落帝國的崛起,把第一個發生資産階級革命又極會做生意的“海上馬車夫”遠遠甩在身後,又打敗相當厲害的法蘭西,根本的原因是英國人勵精圖治第一個更新換代了國內的手工工場,掀起了工業革命。
   這啟示我們,一個國家要靠什麼才能保持持續繁榮並不斷前進。我們要追問和思考,中國什麼時候能出現自己的“英特爾”、“谷歌”和“波音公司”?中國的公司在海外拓展業務時候,當地的政府和人民什麼時候也能這麼滿心歡喜,撥錢佔地像我們一樣乾脆利落?

  相關稿件
迪士尼效應下的樓市狂歡 誰為高昂地價買單 2009-11-05
迪士尼來了上海房地産泡沫衝頂? 2009-11-05
虛火旺燒 迪士尼概念地拍出天價 2009-11-05
文化視野中的上海迪士尼 2009-11-05
上海與迪士尼互相需要 200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