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國産Windows”嗎?
    2008-11-04    作者:苗得雨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當微軟黑屏行動真正來到的時候,懷着恐懼與憤恨咬牙切齒的公眾卻發現,並不像最初大家預想的那樣殘酷,微軟所實施的僅僅是將盜版Windows用戶的桌面做了更換,為他們添加了一張寫有“建議購買正版”的壁紙。這麼説來,這次行動似乎是微軟打的一場心理戰。

  儘管如此,公眾仍然對於這種打擊盜版的行為産生了質疑,更有律師以微軟入侵用戶電腦的名義一紙訴狀要將微軟告上法庭。還有人説得更直接——“微軟黑屏就是黑客行為”!
  讓我們冷靜地思考一下,微軟有可能成為黑客嗎?其實,Windows作為微軟公司出售的信息産品人人都可以買到,雖然微軟沒有公開産品源代碼,但是世界上仍然有成千上萬名信息安全人員在研究它,如果微軟想在産品中放置任何後門程序,隨時都有可能被發現,並成為微軟的醜聞。況且微軟已經是中國政府採購的供應商之一,包括政府部門甚至重大科研項目上都採用過微軟的Windows,而中國公安部也對包括Windows在內的部分微軟産品源代碼做了備案留存。因此Windows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惡魔,不是“資本主義的大棒”,也不是一個霸權國家放置在我們電腦中的定時炸彈,它只是一個軟體公司的商業産品而已。
  目前中國使用盜版Windows操作系統的用戶數量相當多,而近期從“番茄花園”到“黑屏”行動,似乎微軟打擊盜版的口袋已經越收越緊。於是開始有人抱怨中國軟體水平低下,國家為什麼不支持開發一款中國人自己的操作系統。其實,中國早就有公司利用開源的Linux開發出國産的“紅旗”等操作系統,而且除了Windows世界上也有許多各式各樣的操作系統,只是目前Windows更易於普通用戶使用,導致了許多用戶認為Windows是唯一可供選擇的操作系統。而且,操作系統作為管理其他軟體與系統運行的最基礎的軟體,是眾多普通用戶接觸最多,也最熟悉的,因而,也就有人産生錯覺,沒有民族自己的操作系統,就是軟體研發實力低下。
  事實上,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為一個軟體貼上民族的標籤本身就沒有必要。而且一個國家的軟體研發實力並不是依靠有沒有操作系統來判定的,歐洲許多發達國家和印度的軟體行業都為自己的國家創造了許多財富收入,但是他們也沒有自己的民族操作系統。
  我國的軟體産業近年來發展也非常迅猛,許多地區都建立了軟體開發園區,包括微軟、IBM等跨國軟體公司在中國也建立了研發基地,國內也誕生了一大批具有競爭力的網絡和行業應用軟體開發企業,因此有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並不能夠代表一個國家整體軟體産業強大與否的標準。
  況且,如果我們真的以國家支援為後盾,不惜重金開發出一套我們自己的操作系統,難道那些如今使用Windows盜版的人就會選擇掏出錢來買國産正版嗎?如果軟體真得依靠貼上民族標籤就能夠振臂一呼激起民眾購買正版的熱情,那麼微軟也就不會抱怨Office辦公軟體在中國也盜版氾濫了,因為國內的金山公司也開發了與Office功能相同的WPS辦公軟體。
  但是現實情況是,更多的人並不使用金山公司免費發放的WPS,依然選擇使用盜版的Office作為首選。從根本而言,作為一種商業行為,軟體産品流通到市場為公司謀取利潤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硬給它套上一個理想與民族的口號,其結果也如同當年超英趕美一般,勞民傷財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也産生不了任何真正能夠推進我們這個國家與時代進步的動力。
  當然,微軟這樣的跨國公司也應該看到,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計算機用戶群體,而Windows等軟體的價格卻超出了民眾能夠承受的心理價位,如果微軟能夠將軟體維持在大多數民眾能夠接受的價格,那麼才會建立起來良好的正版軟體生態環境,才能夠同中國眾多用戶一起突出盜版重圍!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