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穩定”蘊藏更大通脹危機
    2008-04-29    作者:鄭世鳳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聯合國27個重要機構4月28日將在瑞士伯爾尼召開糧食會議,討論全球糧價飚漲引發的危機。與動蕩的全球市場迥異的是,我國糧食價格一如既往地穩定在國人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春天播種,秋天收穫”,這是農業生産的特點。如果農民在春天因為種種原因而不願意播種時,秋天的豐收將是一種奢望。到秋天我們將糧食價格提得再高,農民也無法在稻田裏産生出水稻來了。這就是所謂的農産品市場的波動規律——“蛛網理論”,當期的農産品價格決定了下期的農産品産量,這是農産品市場與工業品市場的本質區別。當前,我國的物價指數節節攀升,如果因此而採取對糧食價格的人為控制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因為:
  其一,從氣候環境來講,我國很少有連續五年豐收的歷史紀錄,而2008年前我國已連續四年豐收,今年糧食欠收已然成為大概率事件,況且自年初以來極端氣候已經出現。這些所蘊涵的糧食減産危機不可小覷。
  其二,農民的就業方式與生活方式已經發生深刻變化,農民對價格的敏感性大大增加。現在大量的農民進入城市打工,他們的就業選擇不再是局限在農業的狹小的空間裏。隨着農村勞動力逐漸失去勞動能力,大量的土地必將無人耕種,除非農業勞動可以獲得和非農業勞動相同的邊際收益。儘管政府最近幾年大幅度減免了農業的稅費支出,但在生産資料價格上漲及城市工資收入大幅度提升的影響下,種糧的比較收益是下降的,農民從事糧食生産的積極性受到很多影響。
  其三,世界糧食市場形勢十分嚴峻。在石油價格的影響下,美國將相當部分的糧食用於生物燃料,加劇了糧食市場的緊張。如果今年我國也出現糧食歉收,今年秋天可能出現糧食有價無市的局面!
  或許目前我們面前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政府適當放鬆管制,讓糧價適當地與國際接軌,然後給予因糧價上漲而導致生活困難的城市居民以直接補貼;要麼政府加大農業補貼力度,並確保這種補貼與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直接挂鉤,以消弭生産和生活成本給農民帶來的壓力。否則如此“穩定”的糧價從長期來看會蘊涵更大的通脹危機。

  相關稿件
國際糧價攀高 多方“出招”防止危機發生 2008-04-25
達美西北糧價航空公司一季度虧損百億美元 2008-04-25
發達國家不應縱容投機炒糧價 2008-04-24
糧食危機和糧價上漲莫混為一談 2008-04-23
最不發達國家呼籲解決糧價上漲危機[圖] 200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