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代價不能僅由民眾承擔
    2008-02-27    畢舸(廣東 媒體從業者)    來源:新京報

  隨着“限塑令”大限將至,河南遂平華強,一個年産值22億元、已連續11年居本行業全國之首的塑料袋生産企業,突然停産結算,並整體轉讓,2萬多員工被迫離開公司。

  “限塑令”必然會推動塑料袋製造生産行業集體洗牌,我們也許需要回首反思:這樣的塑料袋企業數量究竟還有多少?“限塑令”是否會引發更廣泛的生存危機而導致一個行業的消亡?員工是否會因此成為失業一族?
  2萬多缺乏技能的企業員工是無辜的,他們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夕丟掉了工作多年的飯碗,以往積累的、符合法規所定的權益保障,以及未來的工作前景統統消失。這些“松散的土豆”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在目前勞動仲裁及法律訴訟成本高昂的形勢下不容樂觀,而以後的命運之路如何維繫,更充滿了未知數。
  産業升級的剛性政策下,擁有雄厚經濟資本的企業往往有足夠能力與之博弈,即使政策不以其意志為轉移,企業也能挾資本游走四方,進行戰略梯度轉移。而民眾則無力去對政策進行民意抉擇。“限塑令”&&雖然有環保宗旨,但相關政策中,是否有對民眾權益保障的充分考慮,是否顧及一個龐大就業群體的善後安排,都顯得至關重要。
  筆者建議,政府應當適時&&有針對性的後續政策,對一些規模較大的塑料袋生産企業提供政策扶持、資金補貼等,幫助其完成技術與産品的轉型。同時,對某些借關閉之名趁機甩包袱的企業予以監管,督促其履行對員工應盡義務,通過法律援助等手段幫助員工合法維權。

  相關稿件
限塑令:經濟手段較量消費習慣 2008-01-30
“限塑令”:經濟手段與消費習慣的較量[圖] 2008-01-30
農貿市場會否成“限塑令”執行“死角”? 2008-01-30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讚揚中國頒佈“限塑令” 200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