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從世界工廠到世界辦公室
    2007-12-28    王治平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世界工廠”的美譽最早是指英國,工業革命以後,英國出産的工業製成品大量銷往世界各國,風靡天下。之後,日本也一度享有“世界工廠”這個稱謂,二戰以後日本的工業品以其質量的上乘而享譽世界。而現在,隨着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也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中國産品物美價廉,這已是世所共知的事實了。
  不過,或許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將不僅僅是“世界工廠”了,它也還將成為“世界辦公室”。最近看到杭州《都市快報》上的一則消息,題目是“美國老百姓撥通電話,接線員是坐在(杭州)下沙的英語高手”,副標題是“杭州企業要做全球的會計師、銷售員、工程師”,讀後很有感觸,因為它使我馬上想起了《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一書。
  這本近來非常紅火的書中,作者托馬斯弗裏德曼這樣寫道:在紐約或者是倫敦的街頭,人們撥通呼叫中心查號或是問路,從聽筒裏傳來的往往是帶有印度口音的英語,因為提供信息服務的接線員並非坐在市內的電信大樓,而是遠在萬里以外的印度。在印度的一家有1800名工作人員的呼叫中心裏,一片忙碌。“一些人負責向外打電話,推銷從信用卡到電話記錄等各種産品,另一些人負責接電話,處理各種事情,包括為歐美航班的乘客尋找丟失的行李、為美國的消費者解決電腦問題等。”
  而所謂“世界辦公室”,就是指為世界各地的需求者提供各種信息服務的供應者。
  按經濟學的分析,“世界工廠”指的是向世界提供各種各樣的物質産品,而“世界辦公室”是向世界提供各種各樣的信息服務。一般來説,“物質”産品可以在A處生産,然後通過交通工具而運輸到B處使用,生産與消費可以在時間和空間上分離。因此,商品的國際間貿易借助於現代化的交通工具而“生意興隆通四海”;而“服務”,卻往往需要生産與消費同時合作才能完成,比如理髮師為我們提供理髮的服務,那麼我與他必須同時在一家理髮店裏出現,還要互相配合,這種行業就很難産生出遠距離的國際貿易。所以,原先國際間的服務貿易要遠遜於商品貿易。
  然而,一方面,由於信息社會的到來,人們對各種信息和信息服務的需求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隨着經濟結構的演進,專門提供各種“服務”的第三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於是,以提供信息服務的現代通訊業得以迅猛發展。試想,幾年前,我們打電話還要惜時如金,惟恐“言多必失”——要交很多電話費的錢。而現在的年青一代,可以在電話裏或者在電腦上與同學老師長時間地討論家庭作業。有一次我與女兒做一道很難的智力游戲題目,她居然動用了全球資源,連線世界各地的同學和朋友,群策群力,很快得到了正確答案。
  如果我們把信息也叫産品的話,其與物質産品不同的地方是,它沒有體積,沒有重量,我們看不到它的形狀,它也無需車船飛機之類傳統的交通工具來運送,只要搭上“信息高速公路”,來無影,去無蹤,瞬間就能夠傳至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這就為它的國際貿易展現了廣闊的前景。
  於是,當今世界信息服務的國際貿易——“外包”非常熱門。比如,在美國很多中小規模的醫院中,很多放射科的醫生將CAT和MRI(磁共振)掃描的讀片工作外包給了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醫生。印度、澳大利亞的白天正好是美國的夜晚,這樣向海外傳輸圖像就能夠很好提供下班之後的診斷。
  又比如,印度人可在班加羅爾為美國人解決納稅申報和所有其他的財務問題。“2003年美國大約有2.5萬項稅收返還是在印度完成的。2004年這一數字達到了10萬項。2005年有望升至40萬項。10年後,你也許會發現美國的會計師們將最基本的稅收申報工作都外包出去了。”
  固然,“物質”産品是不能通過電腦傳遞的,“你不能從外包地給我上一盤牛排。”不過,托馬斯弗裏德曼説,“我卻可以為你預訂一張桌子,不管你在地球上的什麼地方吃飯。”他講道,如果你要吃密蘇裏州吉拉多角市55號州際高速公路那家麥當勞餐廳的食品,幫你預定的人可能是在1450公里以外的科羅拉多州。“雖然將整個理髮業務外包是不太可能的,但我們卻可以將預約業務外包。您需要理個什麼髮型?更喜歡哪個理髮館?所有這些都可以由一個遙遠國度的呼叫中心完成。”
  或許,它就是將由中國杭州的“世界辦公室”為您提供的服務呢。

  相關稿件
[隨筆]從貪官喜讀啥書説起 2008-02-15
[國際隨筆]加拿大:高效系統的"鬥雪之道" 2008-02-01
[隨筆]愛較真的德商 2008-02-01
[國際隨筆]開始與結束 2008-01-30
[隨筆]日本青年考公務員也講“隨行就市” 200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