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9-21 本報記者:賴臻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為1990年亞運會興建的奧體中心體育館及所在建築群堪稱中國體育建築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築,然而經過了17年的風雨洗禮,這座體育館已顯陳舊和落後。藉&北京奧運會場館改造的機會,這座場館再次迎來了重新煥發青春的時刻。 用這座場館的工程主持人楊洲的話來説,大家進入奧體中心體育館裏,將和以前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覺。這次改造是將簡約主義風格帶進了這個具有象徵主義意味的建築。 簡約首先表現在色彩運用的減少。楊洲説,體育館內的地面、墻面和屋頂,全部採用了灰色基調,考慮到奧運會的觀眾來自五湖四海,無論是皮膚的顏色、頭髮的顏色,還是穿戴打扮的顏色,肯定會是花花綠綠的,如果全部6300個座椅再像以前那種每個區域有不同顏色的做法,勢必會影響觀眾的視覺。為此,除了貴賓座席外,其它座席的顏色全部採用淡紫色,這樣既不會讓過多的色彩形成衝突,也會達到典雅、大氣的目的。楊洲的這個大膽嘗試受到了一致好評。 考慮到原場館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末期,節能、環保等方面的需求無從談起,這次場館改造專門從這些工作入手。體育館的南廳是觀眾進場的主入口,原有的入口陳舊狹小,在合理地協調了管線佈置之後,在保留原有建築風貌的基礎上,南廳的屋頂改造成了整體玻璃頂。這個想法的實施不僅使觀眾大廳更明亮、更寬闊、更舒適,良好的自然通風措施也極大地降低了建築能耗。 除此之外,整體建築整個外立面採用了維護結構的外保溫技術,好似給這幢大房子穿上了一層棉襖,增加了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大屋頂採用和中國大劇院屋面同樣質地的鋁鎂錳板,集維護、保溫、防水、降噪和裝飾等功能為一體。主館的屋面考慮到比賽以及賽後的場地使用,在屋頂的局部增加百葉窗解決通風和自然採光。 目前,這座體育館完成了竣工驗收。明年的北京奧運會上,該場館將承辦手球預賽和1/4決賽;殘奧會期間將承擔盲人門球、輪椅籃球、輪椅擊劍、輪椅橄欖球的訓練任務。而在賽後,則滿足國家隊訓練、全民健身以及相關大型活動的需求。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