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近日來,全國範圍內豬肉價格的飛漲引起了各方的關注。肉價漲了,養豬的農民收入多了,自然高興;城市裏的百姓,吃肉要多花錢,又添了不少牢騷和埋怨,一些人甚至認為,政府平抑物價不力。 究竟該如何看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為什麼今年豬肉能賣到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天價”。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市場上的豬少了。供小於求,銷大於産,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價格自然就要上漲。那豬為什麼會少?筆者在農村的一位養豬多年的朋友道出了原因:“現在什麼都貴,養豬賠錢啊!”誠然,現在糧食價格漲了,飼料自然也要漲,再加上其他必需品價格的上漲,連成規模的養豬企業都難以為繼,千千萬萬散佈在全國各地的養豬農戶就更不用説了,既然多養多虧,那不養也罷。 “取消農業稅、國家直補農民…”近年來我國政府已為農民做了很多實事,但我國的農副産品市場價格卻一直提不起來,儘管國家採取了不少保護措施,但農副産品的市場價格增長一直低於工資增長幅度,農民的收入增長緩慢。“務農不如打工”,成千上萬的農民因此離開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進城務工。不願種地,不想養豬,已成了現今農村的一個普遍現象。倒是這次肉價飛漲,讓養豬農戶為勞動的升值着實高興了一把。 記得5月有報道稱,中央儲備肉”隨時可以“開倉放肉”,但肉價還是義無反顧地漲了上去。這説明各種儲備已經不能妥善解決當前問題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找準肉價上漲的根源,對症下藥。針對養殖戶因利潤低而減産,應該像對糧食直補那樣建立養豬的補貼機制,讓農民不再因為養豬賺不着錢而發愁。 肉價上漲,很多方面都受到影響,但首當其衝的還是普通老百姓。特別是那些低收入的貧困群體,對他們來説,肉價上漲無異於雪上加霜。要減輕他們的支出壓力,就必須提高生活保障的標準。 豬肉價格看似一個小事情,實際是關係到民生的大問題。它一頭連着養豬農民,一頭連着城裏百姓。既不能讓農民養豬吃虧,又不能讓生活困難的人因為豬肉漲價而更加艱難,政府需要拿出實實在在的保障措施來解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