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麵漲價背後的“價格卡特爾”
    2007-07-25    葉雷    來源:新京報

  據報道,在高價方便麵6月份率先提價後,從7月26日開始,以華龍、白象等為首,佔據我國大部分市場的中低價方便麵價格將整體上調。(7月24日《京華時報》)在全國物價一片上漲之中,方便麵漲價也屬於情理之中的事情,雖然會對我們的生活産生影響,但廣大消費者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但我們必須警惕的一點是,這次方便麵漲價,並不是單個企業自身的決定,而是通過世界方便麵協會中國分會這個行業協會的3次內部價格協調會議達成關於漲價的一致意見。
  在世界各國關於行業協會的法律規定裏面,一般都把行業協會的宗旨定位在“發揮企業與政府,會員之間、企業之間、與國內外同行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服務會員,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保障行業公平競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因此,行業協會的職能主要是行業服務、行業維權和行業自律。雖然也允許行業協調,但沒有一個國家允許行業協會協調統一定價或者漲價。實際上,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行業協會一旦協調統一定價或者調價,就涉嫌違法了,因為它成為了“價格卡特爾”。
  眾所周知,卡特爾就是指生産同類商品的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在劃分銷售市場、規定商品産量、確定商品價格等方面達成協定而形成的一種壟斷聯合。
  參加聯合的會員在生産、商業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獨立性。世界方便麵協會中國分會這次扮演的角色已經有了“卡特爾”的影子。
  就方便麵來説,如果將來方便麵行業的原材料價格能夠降低,或者降低管理營銷成本,那麼方便麵的價格也會隨着降下來的。但是,有了行業“卡特爾”,商品的價格往往就只有漲價沒有降價了。從目前來看,世界方便麵協會中國分會下的康師傅、統一、今麥郎、日清、農心等十多家知名企業的市場覆蓋率達到95%以上,佔有絕對壟斷地位,他們的價格同盟將是非常恐怖的。
  價格卡特爾的實質是一種限制競爭的行為,它往往將組織或行業面臨的困難轉嫁給消費者,既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又干擾了市場經濟的優勝劣汰機制,在本質上與市場經濟背道而馳。
  國外立法在原則上對於卡特爾是予以禁止的,除了少數運用合理原則認定的卡特爾之外,對於價格卡特爾,一般都適用“本身違法原則”,即只要出現這類卡特爾就視為違法,無論其造成的具體後果如何。
  對於這次方便麵漲價,我們特別應該認清其實質,不反對個別企業漲價,但應該堅決反對這種價格同盟。
  經歷這件事情,我們更應該看到我國&&反壟斷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華中師範大學政法學院教師)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