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故宮的星巴克打敗了我們
    2007-07-19    作者:黃波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很少喝咖啡。如果不是因為一位央視英語主播拿故宮和咖啡説事,後來引起軒然大波,像我這樣僻居一隅而且“老土”的人,還真不知道“星巴克”是什麼。
  現在我知道了,“星巴克”是一個總部在美國的咖啡店,“星巴克飲品在美國4美元就可以買一大杯”,“在西方人的普遍觀念中,星巴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飲食文化的代表符號”。這裡有一個問題:星巴克自己想沒想過要登“大雅之堂”?據我所知,這個世界上喜歡把飲食和文化&&起來,而且也具備這種資格的好像只有我們,“肯德基”、“麥當勞”沒有勇氣打文化牌,放下身段自稱不過是“快餐”,星巴克似乎也是這樣,只忙於世界各地開分店賺錢,而且據説故宮裏的“星巴克”還是六年前應邀而來的,由此更見他們本來就沒有靠文化登大雅之堂的雄心。
  做吃喝生意的“星巴克”和作為“中國幾千年最輝煌文化的載體”的故宮,的確很不協調,我如果老早發現這一點,也許同樣會像主播一樣寫一封抗議信,但會把信寄給故宮管理者。而現在,我的思想卻有了一點變化,這不僅僅是走了“星巴克”,故宮裏像咖啡店之類吃喝的地方還會依然“不協調”地存在,更重要的是,我覺得我們應該學會容忍文化和別的東西之間一些小小的“不協調”。只要承認故宮還是一個旅游地,那在文化的熏染之外,給旅游者一個歇下來喝點東西解渴的便利,似乎不可或缺,哪怕一般游客的吃喝和文化全不搭界。畢竟,我們還沒有高雅到只要文化不要吃喝的地步。
  故宮裏的“星巴克”和其他小店一樣,都只是在做吃喝的生意而已,給它們貼上文化的標籤,過於高看了。也許有人會説,文化並非都有形態,“星巴克”這一手叫“文化滲透”,依靠內力,傷人於無形。如此立論的人在這裡肯定有豐富的聯想,歷史啊現實啊等等,我很能理解,不過,我想即便“星巴克”真是一種什麼讓我們不愉快的文化符號,我們有孔子莊子和五千年的文明,綜合國力正在上升期,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恐懼文化滲透的不僅僅只有我們。孔子學院開到了加拿大,那邊就有議論説,我們這是在“文化滲透”,不過,議論歸議論,孔子學院還是紅火開張了。在我們這邊,星巴克先是被“議論”,隨後在故宮找出的“最合適理由”下灰溜溜撤了出去。如果硬要歸結為兩場文化的對抗,那麼誰是勝利者?
  在我看來,是“星巴克”打敗了我們,因為它照出了我們內心的虛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