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今日簽署
兩岸經貿合作實現制度化
    2010-06-29    作者:記者 孫韶華/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國&&消息,在29日的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第五次領導人會談中,兩會將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以及兩岸知識産權保護合作協議。
  專家紛紛&&,ECFA作為兩岸官方簽署的關於商品貿易、服務自由化的協議,其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將兩岸經貿關係推向了正常化、制度化的軌道。兩岸經貿關係自此將開啟投資雙向化、形態多元化、産業鏈合作化的新模式,形成“大交流”的格局。

  6月28日,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右)、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左)領銜進行磋商。
  當日,海協會與海基會在重慶舉行預備性磋商,就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兩岸知識産權保護合作協議進行最後準備,以提交29日兩會領導人第五次會談正式簽署。新華社記者 陳誠 攝

  規模 ECFA簽署 達成大規模早期收穫計劃

  來自國&&網站的消息稱,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第五次領導人會談將於29日在重慶登場。當天下午,兩會將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以及兩岸知識産權保護合作協議,並就兩會後續協商議題等事宜進行協商。
  來自商務部25日的消息稱,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業務磋商工作已於6月24日全部完成。框架協議包括序言和5章16條及5個附件。5章分別是:總則、貿易與投資、經濟合作、早期收穫、其他;16條依次為:目標、合作措施、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合作、貨物貿易早期收穫、服務貿易早期收穫、例外、爭端解決、機構安排、文書格式、附件及後續協議、修正、生效、終止;5個附件依次為:貨物貿易早期收穫産品清單及降稅安排、適用於貨物貿易早期收穫産品的臨時原産地規則、適用於貨物貿易早期收穫産品的雙方保障措施、服務貿易早期收穫部門及開放措施、適用於服務貿易早期收穫部門及開放措施的服務提供者定義。
  早期收穫計劃是兩岸民眾較為關注的議題。據商務部透露,在貨物貿易早期收穫方面,大陸將對539項原産於台灣的産品實施降稅,台灣將對267項原産於大陸的産品實施降稅。雙方將在早期收穫計劃實施後不超過2年的時間內分3步對早期收穫産品實現零關稅。
  在服務貿易早期收穫方面,大陸將對會計、計算機及其相關服務、研究和開發、會議、專業設計、進口電影片配額、醫院、民用航空器維修,以及銀行、證券、保險等11個服務行業擴大開放。台灣將對研究與發展、會議、展覽、特製品設計、進口電影片配額、經紀商、運動及其他娛樂、航空電腦訂位系統以及銀行等9個服務行業進一步放開。
  “框架協議內容基本涵蓋了兩岸間的主要經濟活動,充分體現了兩岸經貿關係的現狀和特點,為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機制。”商務部&&。

  進程 兩岸經貿合作將開啟全新模式

  “ECFA簽署的最大意義就在於標誌着兩岸經貿合作向着正常化、機制化、制度化方向邁進了重要一步。”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朱磊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兩岸經貿合作將朝着健康方向發展。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殷存毅教授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也&&,過去兩岸之間的經貿合作主要是企業自發行為,本來政府應有的推動作用方面不是很完善,但是ECFA作為兩岸官方簽署的關於商品貿易、服務自由化的協議,將兩岸經貿關係推向了正常化、制度化的軌道。“兩岸將進入重要的經濟發展期。”殷存毅説。
  “ECFA的簽署為兩岸經貿合作帶來新思維、新影響、新模式。”殷存毅進一步分析指出,在過去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主流模式是,&&帶着設備和資本到大陸投資,大陸提供勞動力、土地和原材料,加工製造環節完成之後再由&&出口成品到海外,其實是在台灣企業之間的一種內循環,在很多領域與大陸&&不是很密切。而ECFA的簽署將改善這一局面,因為隨着貿易成本發生變化,兩岸産業必然會進一步加強合作,形成産業鏈。
  此外,大陸企業將增加對台灣的投資,進而改變過去&&對大陸單向投資為主的模式,變為雙向投資。殷存毅指出,在這個過程中,大陸企業可以以參股的方式進行資本投資,也可以以設廠的方式進行實物投資,服務業的開放也進一步拓寬了投資的領域。總之,投資的形態將實現多元化。
  殷存毅總結説,從單向投資到雙向投資,從單一形態到多元化形態,從內循環到産業鏈的合作,可以看出,兩岸經貿合作將實現“大交流”的格局,經貿關係將更加緊密,更加相互依存。朱磊指出,兩岸經貿合作一個顯著的新特點將是,大陸由單純的加工貿易地轉為台灣的最終市場。之前兩岸經貿合作是以加工貿易為主要特點,大陸將産品加工之後再出口,隨着早期收穫清單産品逐漸降低關稅,大陸將成為台灣商品重要的最終市場。
  “此外,兩岸的新興産業之間的合作也會加強。預計在政府指導、政策規劃、産學研結合等方面都會有內容&&。”朱磊説。
  不過,殷存毅也提醒説,在ECFA簽署之後,仍然需要兩岸雙方繼續努力,進一步推進兩岸商品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進一步推進兩岸經濟的合作與發展。

  前景 ECFA助益兩岸經濟轉型與發展

  “經過半年不懈努力,兩會專家終於在近日完成了ECFA的業務磋商,對協議文本和附件均達成一致。”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28日在預備性磋商開始前的致辭中&&,協商成果為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有利於深化經濟合作,有利於實現兩岸經濟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有利於共同應對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升兩岸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則把這次會談定位為“互惠繁榮”之旅。據台灣“中央社”報道,江丙坤28日&&,ECFA的簽署可以使台灣企業走向公平競爭的新時代。ECFA的內容與目的,就是“降低關稅、促進出口、吸引投資、增加就業、振興經濟”,是台灣轉型升級、脫胎換骨的契機,使兩岸關係進入“互惠繁榮”的新時代。
  “簽訂ECFA對大陸也將産生積極影響。”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張莉也&&,目前,大陸出口以加工貿易居多,而加工貿易企業中,&&又佔了很大比例,簽訂ECFA,有利於降低兩岸産業鏈中的加工製造成本,從而使大陸的加工貿易産品出口更有競爭優勢;其次,簽訂ECFA後,大陸可以充分借鑒台灣在産品質量管理等方面的經驗,與台灣共同用好比較優勢及分工優勢,從而降低貿易糾紛的發生率。此外,ECFA必然會使大陸與台灣的經貿關係深入發展,使兩岸的經濟合作更為緊密。“簽署ECFA將使兩岸在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中形成合力,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共同防禦貿易保護主義,而長期低迷的台灣經濟亦將實現再騰飛。”
  殷存毅&&,ECFA的簽署對兩岸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需要從全方位來分析其影響。從大陸的方面來看,台灣將對267項原産於大陸的産品實施降稅,産品包括石化産品、機械産品、紡織産品及其他産品等四類。這對於大陸相關産業競爭力的提升是毫無疑問的。從台灣方面來看,&&在大陸投資約有7萬多個項目,大陸從台灣進口産品尤其是設備等實施降稅,會大大降低在大陸投資的台灣企業的成本。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對大陸和台灣各自的經濟轉型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朱磊分析指出,台灣有很多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都值得大陸學習,這就為大陸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高新産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機遇。
  另一方面,對台灣經濟轉型的作用也很明顯。朱磊説,目前台灣面臨産業結構、産品結構、産值結構“三大結構調整”。具體來説,目前台灣已經進入後工業化時代,服務業佔GDP比重約3/4,但是服務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不強,成為龍頭産業還有待發展。而製造業處於技術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型的過程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也不明顯。也就是説,台灣缺少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産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
  朱磊分析説,從産品結構來看,台灣的産品過於集中在液晶面板、半導體等領域,容易受到産業生命周期的影響,一旦進入産業下行期,就會引發劇烈震蕩。再從産值結構來看,台灣多以委託加工模式為主,研發能力提升很快但是也有限,此外,企業的營銷缺乏自有品牌,沒有營銷通路,這也為台灣經濟轉型帶來壓力。
  “推動台灣經濟轉型,市場的作用最為明顯。因為經濟轉型需要大量資金,資金來源於企業利潤,而企業利潤的增加最終還要靠市場來支撐。”朱磊説,而大陸無疑為台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相關稿件
王毅:ECFA商談獲實質進展 2010-06-21
桑登平:ECFA創造兩岸經貿新局面 2010-05-20
胡懷邦:早日簽署實施ECFA是人心所向 201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