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發展方式轉型悄然進行
    2010-06-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者按:作為老牌工業化國家群和最發達地區之一,歐洲的經濟社會高度發展,傳統意義上的“轉型”似乎與歐洲沒什麼關係。但國際金融危機和早已發生的國際分工調整,已經深刻影響到這一地區的發展格局。歐洲各國對此有着清醒的認識。本報駐歐洲記者深入英國、法國、瑞典等國採訪,發現歐洲正在潛心做産業結構調整的大文章,一些國家已經悄然開始了轉型的嘗試,並已初見成效。可以預見,後危機時代歐洲新的産業走向和發展方式,將給歐美日及新興經濟體之間的産業競爭力格局帶來某種微妙影響。

    英國:創意産業驅動經濟增長

    倫敦曾經是世界工業中心,在最近的20年間它完成了華麗的轉身。贏得全球三大廣告産業中心之一、全球三大最繁忙的電影製作中心之一和國際設計之都的稱號。倫敦利用人才資源和大都會的優勢,扶持和推動了高附加值、可持續的創意産業的發展,向全世界展現了這個魅力城市鮮活和動感的一面。

    瑞典:棄紡織造船老支柱 扶制藥電子新産業

    典利用沒有捲入兩次世界大戰的機遇,而躋身於世界最富國行列。同樣,這個北歐富國上世紀後30年面對挑戰,進行了兩次重大的發展戰略調整,從而為保持進入21世紀後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法國:打造“競爭力集群”

    為了增強創新能力、將科技成果更有效地轉化為生産力,從2005年起,法國政府斥資15億歐元在各地扶持了60多個不同産業的科技園區,也稱“競爭力集群”。如今,這種企業+實驗室的模式,正在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它不但提高了科技轉化的效率、節省了資金,還使得企業自主創新的熱情空前高漲。

  相關稿件
三大指標全面疲軟 歐洲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2008-11-05
彭博社:新興市場經濟下滑將威脅歐洲經濟 2008-10-29
歐洲經濟體滑入衰退 2008-10-13
“滯脹”是歐洲經濟最顯著的風險 2008-07-03
巴羅索對歐洲經濟基本面充滿信心 2007-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