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債務尚不會引爆全球危機
專家認為,對中國的最大影響可能是外匯儲備縮水
    2010-02-10    作者:記者 王雲/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希臘等國驟然升溫的主權債務問題繼續繃緊全球金融市場敏感的神經。8日紐約股市再度下跌,道瓊斯指數3個月來首次收于萬點以下,歐元兌美元匯率當日也跌至去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
  但多數接受採訪的專家和學者認為,主權債務違約風險還是非常低的,全球已經積累了一些比較成熟的經驗來解決主權債務危機,引爆又一次全球性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中國可能會受到一些間接的衝擊,具體要看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主權債務成心頭之患

  近日來,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蕩的源頭在於投資者對歐洲出現政府債務違約的擔憂日益增長。繼希臘爆發政府債務危機之後,同樣債&高築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投資者擔憂的新焦點。
  據悉,希臘的財政赤字相當於GDP的12.7%,已經是歐盟上限的4倍多。西班牙2010年的預算赤字佔GDP的比重預計將達到9.8%。葡萄牙政府則&&,去年該國的預算赤字佔比上升到9.3%,遠遠超過了政府預期的8%。
  其實發達“負”國並不僅限于歐洲。隨著美國政府花費鉅資刺激經濟,加之金融危機導致政府財政收入銳減,美國財政赤字近來迭創新高。2009財年美國赤字達到了1.41萬億美元。據美國政府預測,2010財年美國財政赤字將達到創紀錄的1.56萬億美元,約佔美國國內生産總值的10.6%。
  另外,俄羅斯財政部長庫德林近日提出了未來3年內俄政府的外債政策,即2010年俄政府外債計劃指標在180億美元,2011年大約在207億美元,2012年則大約在200億美元左右。
  俄經濟界專家認為,依靠外債彌補國內財政赤字的做法已成為俄政府難以解決的長期問題。庫德林因此強調説,目前計劃的借貸數額已經比預計的要少170億美元,他同時&&政府會在這方面“小心從事”。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穆罕默德埃利安指出,公共資産負債表持續膨脹,今年將會是主權債信高風險的一年。

  不會演變成又一次金融危機

  一些市場人士和專家認為,希臘等國形勢其實不算太壞,但歐盟領導人危機應對“非常糟糕”,恰滿足了市場投機者貪婪的需要。希臘等國的危機不會持續惡化,市場會産生一些動蕩,但引爆又一次全球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只要政府不宣布解散,不宣布賴賬,主權債務違約風險還是非常低的,相對於公司來説風險低得多。即使出現政權更迭,賴賬也不太可能發生。但不排除美、日等國擁有主權貨幣的國家會通過貨幣發行降低貨幣購買力的方式來降低對外債務負擔的可能性”,建行研究部高級經理趙慶明説,“在中短期內,美元匯率可能上升,但美元的購買力一定是下降的”。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已經積累了一些比較成熟的經驗來解決主權債務危機,所以目前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和採取什麼方式的問題。對全球經濟不會産生太大的影響,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內資本市場波動屬正常現象,資本市場對相關信號具有放大作用”,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陳炳才説。
  中信建投證券策略分析師鄭聯盛也認為,由於政府應對危機的經驗和能力得到提升,各國也都在調整收支計劃,估計短期內不會産生全球債務危機。
  素有“債券天王”之稱的比爾格羅斯5日&&,希臘、英國政府都不會有倒債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卡恩5日&&,若希臘政府要求,IMF將配合希臘處理其財政危機。在日前召開的西方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上,與會的歐盟國家也向其他與會者保證,將確保希臘到2012年按時把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從近13%大幅削減至3%以下。
  “歐洲國家存在財政赤字的根本原因,還是其為了經濟復蘇而採取的相關措施,並不是如次貸危機那樣惡意逃避監管”,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説,“各大國際組織紛紛調高經濟增長預期,數據也顯示歐美經濟都在向好發展,如果實體經濟能夠持續向好復蘇,這些問題自然也可以得到緩解”。

  退出策略或受影響

  希臘等國暴露出的問題,也折射了發達國家普遍面臨的一種困境,即如何處理退出刺激措施與經濟復蘇的關係。IMF此前警告各國不要太快撤走緊急刺激舉措,否則可能帶來二次衰退風險。但另一方面,如果遲遲不收手控制財政開支,等到出現危機再來採取措施,恐怕一時間也很難奏效。
  路透社文章指出,儘管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料將作出適用整個歐元區、而非針對各國需求的決策,但分析人士認為各國國內的隱憂可能會對決策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趙慶明説,目前存在的主權債務風險會延緩全球退出刺激措施的步伐,經濟復蘇之路還很艱難,全球各國在退出刺激措施時會更謹慎。
  雖然陳炳才認為“退出”這個概念本身不是很準確,但他認為刺激性政策會繼續保持連續性。
  除了逐步停止危機期間採取的一些緊急救市措施外,歐元區的“退出”之路尚未真正啟動,目前歐洲央行已經宣布了停止12個月期和6個月期無限制貸款的時間表,但商業銀行當前仍然可以以主導利率從歐洲央行借貸任何數量的3個月內短期貸款,“流動性閘門”尚未關閉。
  而英國《每日電訊報》日前載文指出,由於財政和貨幣信譽喪失而信心受挫的政府和中央銀行將被迫開始撤回財政支持,比它們希望撤回的時間大大提前。

  中國外匯儲備縮水

  鄭聯盛指出,中國的債務佔GDP的比重是很低的,2009年度財政赤字GDP佔比低於3%(大部分大型經濟體都超過3%),中央政府總債務GDP佔比低於20%(遠低於國際60%警戒線),可以肯定,中國不會發生主權債務問題。
  至於其他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對中國的影響,趙慶明説:“中國所受的並且已經在經受著的最大影響可能是,我們用真金白銀換來的外匯儲備會因為主權債務問題國家過度發行貨幣和該貨幣購買力下降而縮水。”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認為,如果希臘、西班牙等的債務危機擴大化,可能影響到歐盟的正常復蘇,進而或多或少會影響到中國對歐洲的出口。不過,中國對歐洲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發達的大國,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並非很大的出口目的地市場。另外,中國在歐洲特別是希臘等國的投資也很少,所以可能蒙受的直接損失較小。
  對此次危機可能導致國際熱錢流入的説法,莊健曾&&,中國目前實行的是條件不成熟就不開放資本賬戶的措施,同時,相關部門也會加強觀測和預警,並採用對衝等手段保證中國經濟不受大的衝擊。
  不過,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儘管中國直接受較大影響的可能性不大,但也要做好充分準備、未雨綢繆。

  相關稿件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中國的警示 2010-02-09
主權債務危機或導致歐元中長期頹勢 2010-02-05
英國個人債務創新高 諮詢機構供不應求 2010-02-05
金融時報:主權債務岌岌可危 2010-01-22
主權債務警報考驗歐元抗震力 200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