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內容包括:增加1288億元財政投入、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妥善解決農民工的醫療保障、建立彈性退休制度
完善社保制度激活內需
“今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外部需求收縮。今年1至9月份,我國出口增收與上年同比回落了4.8個百分點。”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在6日召開的中國社會保障論壇第三屆年會上説,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需要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來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尤其是居民消費需求,以保持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王金祥&&,目前由於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還比較窄,農村社會保障還比較滯後。因此,城鄉居民在抵禦風險方面的支出仍然較大,這強化了預防性儲蓄的增加,削弱了居民的消費訴求。 “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國民經濟從充滿風險的出口依賴型向持續穩定的內需驅動型發展模式轉化的必要條件。”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説。 與會官員和專家都&&,在目前,依靠社保制度激活內需是一條必要之路。因此,國家加大財政投入、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將有利於國民經濟實現從充滿風險的出口依賴型向持續穩定的內需驅動型發展模式轉化。
社會保障多增加1288億元
“據統計,2007年我國財政收入5.1萬億元,佔當年GDP的20.8%;2007年,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為10.89%;2008年,我國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預算安排社會保障支出6684億元,較上年增長1288億元。”財政部副部長丁學東&&,今後要加大財政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科學合理的社會保障籌資機制。 “國家應加大財政投入和調動社會資源,提供有力的財力保障,確保現口徑的財政性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在2012、2020、2049年,分別不低於15%、20%、30%。”鄭功成説。
爭取明年底前全國基本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
“我國政府明確提出,爭取明年底前在全國基本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其他社會保險也要逐步提高統籌層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論壇上説。 “當前的重點,是加快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當務之急是抓緊&&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意見。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已經有了一個草案,將進一步徵求社會各方面意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將按照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要求,在總結各地試點經驗基礎上,推動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尹蔚民説。 尹蔚民説,目前全國在城鎮務工就業的農民工在1.3億以上,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達到數千萬人。人力資源市場呈現出流動性強、就業方式多樣化等新特點。這些新的變化趨勢,要求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發揮社會保險的互濟和調劑功能;要求解決跨地區流動就業人員社會保險接續難的問題,建立有利於城鄉勞動者流動就業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要求盡快建立符合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政策,把他們納入到社會保障制度中來。 尹蔚民&&,針對這些問題,政府明確提出,要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抓緊制定&&社會保險關係轉移辦法,實現參保人員在哪就業就在哪參保繳費。要做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三種制度之間的銜接,研究完善參保人員實現異地就醫的政策措施。 據統計,現在全國共有2000多個社保統籌單位,大多是縣統籌。“儘管有關部門宣布已有17個省實現了省級統籌,但其實都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比如沒有實現省級統一對社保金統收統支,最多是建立了省調劑基金,還是以市縣為單位進行統籌的。”社保研究領域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所所長鄭秉文&&。
妥善解決農民工的醫療保障
衞生部副部長尹力説,近期準備通過各項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銜接,妥善解決農民工的醫療保障問題。 尹力説,要區別情況,明確政策,將農民工分別納入相應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範圍,同時積極探索農民工醫保關係接續、異地就醫和費用結算服務等銜接政策。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是由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共同組成,他&&,必須做好各部分之間的有效銜接,協調發展各項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此外,隨着經濟社會發展,要逐步提高統籌水平和統籌層次,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以及各類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之間保障水平的差距。
建立彈性退休制度
丁學東透露,在明確最低退休年齡的基礎上研究建立彈性退休制度,建立養老金水平與退休年齡密切挂鉤的計發辦法,遏制不合理的提前退休現象。 丁學東&&,進一步增強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與待遇享受之間的挂鉤機制,研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按照醫藥衞生總體改革方案要求,研究建立醫療費用分擔機制以及醫療服務和藥品市場競爭機制,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促進醫療保險基金健康運行。研究制定科學規範的家庭財産收入審核辦法,合理確定社會救助標準和範圍,使社會救助制度既能保障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又有利於鼓勵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對象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