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今年砂價暴漲,贛江中下游及鄱陽湖區無序採砂現象再度猖獗,為了滿足採砂需要,一些地方非法造船現象又開始抬頭。為此,江西省今年4月份起開始了打擊非法造船的行動,但由於船舶管理部門缺乏法律依據,根治非法造船面臨尷尬,暫時關停的非法造船點隨時可能“死灰復燃”。
無序採砂助推暴利鏈條
江西河道採砂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2000年長江全面禁採後,贛江中下游及鄱陽湖無序採砂現象日益嚴重。江西水利和公安部門介紹,採砂船、運砂船最多時有數百條功率強大的“吸砂王”、幾千條來回奔波的運輸船以及無法統計的小型挖砂船,“晚上贛江鄱湖一些水域猶如熱鬧喧囂的不夜城”。 而在這些形形色色的採砂、運砂船中,不少就是由非法造船點私自生産的船隻。江西省船舶工業管理辦公室鄒東宇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産地砂價為6至9元/噸,運抵江西九江約為15元/噸,運抵上海約40元/噸;今年初産地砂價飆升至15至20元/噸,運抵九江約為40元/噸,運抵上海後更是暴漲至每噸上百元。 在利益的驅動下,贛江部分流域沿岸的大堤、灘塗上非法造船現象也愈演愈烈。為了遏制無序採砂,江西省船舶工業管理辦公室與相關部門於今年4月聯手打擊非法造船。 有關部門在打擊過程中發現,僅非法造船嚴重的南昌縣、豐城市,就查出非法造船點20多個,每艘船的造價在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其中,在南昌縣灘塗造船集中的東新鄉、富山鄉、岡上鎮,9家造船廠中僅有1家為合法企業。 “採砂暴利是非法造船猖獗的根本原因。”鄒東宇説,由暴利驅動到無序採砂,繼而導致非法造船現象屢禁不止,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暴利鏈條。
非法造船加劇濫採惡果
由於非法造船與無序採砂的惡性循環,不僅造成砂石資源大量流失,更對一些流域的河道、湖堤造成破壞,甚至加劇岸線崩塌,妨礙通航安全、水生態環境安全。 江西省船舶工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熊旭晴認為,非法造船現象如不從根本上予以遏制,至少還會帶來三大危害: 一是非法造船由於逃避了國家稅收、船舶粗製濫造,成本較低,對規範管理、合法生産的造船企業造成衝擊,將使整個船舶行業陷入無序甚至惡性競爭。 二是非法造船點生産的船舶往往既無審批圖紙,又達不到造船工藝要求,完全不按國家現行的船舶建造標準和規範進行生産,生産出的船隻從設計到結構、強度都存在很大安全隱患,進入水面作業後,一旦遭遇大風浪,很可能面臨船毀人亡的危險。 三是非法生産的船隻因質量問題無法通過船檢,所以辦不到採砂許可證,常常通過晚上偷採的方式進行採砂作業,偷採者經常不計後果,甚至在河堤、橋墩附近大肆開採,對防洪堤壩、橋梁造成嚴重威脅。 令執法部門更為棘手的是,由於非法所造船舶造價不菲,往往由附近村民集體融資參與,有的甚至全村數百上千人共同參與,打擊非法造船面臨“法難責眾”的尷尬。為此,有關部門在打擊過程中,往往無奈地採取為非法船隻補辦合法手續或暫時封存船隻的方式,而這又為根治非法造船“痼疾”留下了隱患。
嚴厲打擊遭遇執法困惑
非法造船帶來的一系列危害早已為地方政府及有關行業管理部門所了解,並通過不懈努力進行了嚴厲打擊。 早在2006年5月,江西省各有關部門就曾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造船的專項整治活動,目的是堵住低質量船舶生産的源頭。整治行動過後,非法造船猖獗現象有所收斂,但時隔不久又開始反彈。 今年4月份開始的專項整頓之後,江西境內非法造船現象再次得到一定的遏制,但要從根本上杜絕非法造船行為,仍然面臨許多難題。“無法可依,是我們當前最大的困惑。”熊旭晴説,目前船舶管理部門對非法造船的打擊缺乏強制力,無奈之下,只能以行業內的國家技術標準對非法造船行為進行“約束”。 熊旭晴道出了當前執法部門最大的困惑。由於目前國家尚未&&類似“船舶生産許可條例”的法律法規,對造船廠的生産等級、准入條件以及對非法造船行為處罰標準、手段均沒有明確規定,執法部門打擊非法造船明顯“底氣不足”。 鋻於執法環境短期難以改變的現實,熊旭晴認為,在一些非法造船較為嚴重的地方,政府可以考慮採取“疏堵結合”的方式,對非法造船廠進行整合,使其規範化、合法化,甚至在條件合適的地區還可以打造生産內河船為主的船舶製造基地。“化害為利,或許能引導當地村民走出‘非法造船-非法採砂’的畸形生存狀態。”熊旭晴説。 此外,熊旭晴認為,打擊力度仍不能松懈。水利、公安、工商等相關部門應當與船舶管理部門加強協作,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和信息交流機制,對非法造船現象進行綜合治理,從根本上切斷無序採砂的“源頭”和暴利鏈條,避免出現“打擊-反彈-再打擊”的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