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急漲驟跌 “維穩”人心所向
年中經濟觀察報道之七
    2008-07-28    本報記者:張漢青 方家喜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到目前為止,滬市仍在2800點左右徘徊,這一態勢已延續了近20天。
  上證指數從2005年的998.23點經過了大約兩年的牛市以後,在2007年的10月16日到達其最高峰6124.04點,自此進入了大幅度調整階段,2008年7月3日探至本輪行情的最低點2566.53點,此前更是創下了“十連陰”的歷史新紀錄。
  在此輪股市的大幅調整中,各方面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市場的調整既是對過去股指漲得過快過急所導致的泡沫的一種修正,更是受宏觀經濟減速和資本市場自身缺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反映出我國資本市場轉軌時期所帶來的陣痛。經過這種急漲驟跌的陣痛之後,維持股市的健康平穩發展已成人心所向的期待。

從巔峰到谷底:A股市場“熊”冠全球

  7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年初以來,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滬深兩市股指總體呈現震蕩下跌走勢。其中,上證指數年初為5272.8點,6月末收于2736.1點,下跌2536.7點,跌幅達48%。此時,上證綜指以48%的跌幅位居世界第二,越南證交所指數以56.92%位居全球股市跌幅之首。
  然而,自7月份以來越南股市出現回暖跡象,指數上漲19.68%,而我國A股市場延續了上半年的頹勢,一舉超越越南成為了今年以來全球跌幅最深的股市。根據Bloomberg數據統計顯示,上證綜指今年以來下跌了48.97%,位居全球主要股指下跌榜的首位(不考慮貨幣調整因素)。
  中國股市的下跌幅度,不但遠遠超過了受次貸危機影響的美國股市,也超過了經濟惡化的越南股市,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
  半年以來,A股市場共有617隻個股被腰斬,跌幅達四成的多達1038隻個股。而在1543隻有交易記錄的A股之中,半年以來僅有78隻個股累計上漲。而A股最大的權重股中石油在7月1日創新低14.40元,跌破發行價近14%。
  比較中、美主要股指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滬深300指數遭遇“腰斬”之痛,股指大幅下挫2600多點,跌幅達到49%左右。而同期美國標普500指數,跌幅僅為15%左右,如果考慮到半年來美元下跌的因素,則標普500指數實際下跌20%左右,不過相對於我國股市的暴跌仍舊不可同日而語。
  反觀深陷金融動蕩而一度關停的越南股市,今年以來的跌幅也只達到了47%左右,弱于我國A股的下跌程度。另外從和A股市場聯動性更大的香港股市來看,同期市場也只下跌了逾兩成,和美國股市的跌幅基本持平。

痛定思痛:透視股市暴跌的原因

  面對股市的“跌跌不休”,大部分投資者的財産都急劇縮水,購買力降低,有人發出疑問:A股市場究竟怎麼了?底部在哪?未來的走勢會怎樣?
  在目前的情況下,各路精英都紛紛出來表態,從各個方面探尋市場底部究竟在何處。但仍無人敢説,下跌已經結束。包括很多機構投資者都看不懂現在的股市,前期唱多的證券公司也變得更為謹慎。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多數專家和業內人士都認為,在諸多下跌的因素中,最主要的還是人們對宏觀經濟的擔憂。國際機構瑞士銀行的證券研究部主管梁忠&&,真正導致中國股市下跌的原因在於近一輪宏觀經濟周期高峰已過,美國次貸危機使得我國內外部經濟環境不樂觀並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易方達等基金也&&,當前的市場或反應了中國經濟轉軌的必然途徑,即由粗放的、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經濟逐步轉變為集約的、以消費為主導的內生型經濟。一旦成功轉型,我國經濟的發展歷程將更加持續。但是,經濟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過程中,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將在所難免。
  6月19日,世界銀行預測,中國2008全年的GDP增長率將達到9.8%,經濟增長率放緩到一個更可持續的速度。而根據國家統計局7月17日發布的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在冰雪、地震、美國次貸危機、石油價格節節攀升等諸多嚴重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為10.4%,較此前有所回落。根據相關的推算,我國GDP增長率的變化與上證指數變化率的相關度達到0.71。我們知道,如果兩者的關係是一一對應的關係,那麼相關度則為1,而0.71的相關度已經足夠顯示GDP增長率的變化與上證指數變化率的相關性是比較大的。從邏輯上講,宏觀經濟的放緩,會對上市公司的業績造成不良影響,因而也影響了股票的估價水平。
  今年以來,隨著股改限售股解禁數量的逐漸增加,市場比較普遍的觀點是,限售股的大量解禁對市場形成了很大的壓力,不少人甚至認為解禁股大量上市是今年股市下跌的重要因素。這方面,吳曉求、劉紀鵬等當年參與股改制度設計的學者認為股改總體成功,但存在大小非“鎖一爬二”制度設計上的後遺症。
  有些學者進一步反思股改説,當時非流通股應立即流通,或者應要求延長鎖定期到10年,也有學者認為大小非歷史持股成本低,因此要求徵收大小非所減持股份獲利部分的高額資本利得稅,以制約大小非流通速度,減弱其減持行為對股市的壓力。
  對此,也有一些業內人士持不同的觀點。天相投資董事長林義相稱,至少從數字上看,大小非根本不是這一輪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人們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
  宏源證券研究所所長程文衛也認為,大盤暴跌與大小非減持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我國股市從2005年底漲到2007年10月份,由於泡沫不斷催生,市盈率達到65倍以後,泡沫一定會破。
  業內人士&&,2008年對於中國股市來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型期,因為産業資本加入進來,股市估值體系會逐步形成,未來會在眾多理論基礎之上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

股市轉軌: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健康穩定的資本市場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宏觀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對資本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了,健康完善、安全運行的資本市場能夠極大地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産性收入”,也要求資本市場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可以説,資本市場的穩定,事關國家發展和百姓民生。
  但是應該承認,作為新興市場,我們的股市還有著太多的不成熟的地方。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近期四次發言,闡述了自己對中國股市的看法。“我國資本市場依然是一個‘新興加轉軌’的市場,在新的運行環境下,一些老問題將逐步化解,一些新問題又逐步顯現,市場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在股市內外部複雜因素和市場自身調整需求的交織影響下,市場運行波動性加大,投資者信心受挫。”在6月22日的證監會黨委會議上,尚福林這樣表述。
  實際上,大小非減持是股權分置改革工作的一部分,應屬尚福林所説“將逐步化解”的“老問題”。業內人士擔憂,如果大小非減持對股市造成了災害性衝擊,則股權分置改革的後半場難説是成功的。根據相關數據,截至6月30日,滬深兩市總股本為1.82萬億股,總市值17.8萬億元,兩市總流通股本6040億股,總流通市值5.96萬億元,大小非全部解禁後,市場容量將增加兩倍。
  大小非減持的確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尚福林對此是有憂慮的。管理層近日也陸續表達了諸如“希望大小非減持合規進行”、“以適當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數據”等觀點。
  除了股改遺留問題之外,新股發行制度中的種種缺陷也頗遭人詬病,改革的呼聲也日漸高漲。現行的新股發行制度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發行過程過度向機構投資者傾斜;二是詢價環節流於形式沒發揮市場定價作用。一段時間來,許多學者和專家曾在很多場合呼籲過要對新股發行制度進行改革。北京大學金融和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坦言,“我國一級市場上的利潤幾乎全部被機構獨佔了,這種制度必須要改革。” 
  實際上,在近期市場調整過程中,管理層已經在緊鑼密鼓地推出一系列有關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的政策措施。比如,6月13日公布立案查處中捷股份、九發股份違法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案,這是刑法修正案(六)實施後涉及此類犯罪的第一案;6月15日宣布全面開展證券業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評估;6月27日公布調整證券公司凈資本和風險資本計算的規定;7月4日發布《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管理辦法》,邁出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市場化監管步伐。
  當前我國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基本面是好的。可以預期的是,隨著一系列法律和規章的&&,中國資本市場基本制度將進一步完善。在作為一個新興市場的缺陷得到積極的修正後,中國股市則將跨越轉軌時期的陣痛,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相關稿件
油價高&跳水 海外股市漲勢如潮 2008-07-25
大跌之後 外資再次唱多中國股市 2008-07-25
三千點不是股市低點 2008-07-25
A股趕上全球股市“上漲大軍” 2008-07-25
吳敬璉:股市出現問題政府救市應該的 200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