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世界制造中心地位不會變
年中經濟觀察報道之四
    2008-07-23    本報記者:劉璐璐 張莫 肖瑩瑩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上半年全球經濟的動蕩局面讓拉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外需蒙上了一層陰影。據海關統計,我國上半年的貿易順差同比減少11.8%。除了人民幣持續升值和國家對進出口政策調整外,分析認為,油價高企和世界經濟放緩也是原因之一。一方面世界經濟增長減速造成出口增長放緩,另一方面原油價格暴漲等因素導致了進口額激增。
  同時,東南沿海地區出口企業的經營狀況步入窘境。在出口産業密集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一些工廠陸續倒閉。以廣東省為例,今年前5個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數達11006家,佔全省工業企業的1/4強,虧損額增長了49.3%。外界開始擔憂,高油價、勞動力價格高升等因素使“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漸失,而世界經濟減速又讓全球需求量下降,中國作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的地位正在受到衝擊。但有專家認為,中國的世界制造中心地位不會變。
  22日,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在第104屆廣交會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今年下半年在繼續堅持貿易結構優化調整的情況下,出口退稅政策將針對某些行業、企業的困難作出適時調整。

高油價改變世界貿易格局

  過去10年裏,全世界的制造業正在採取這樣一種貿易模式:即基于廉價的交通基礎之上,商品被穿梭運送以賺取比較優勢,利率空間極窄。産品被運到中國做最後組裝,再被運回西方市場。英國《每日電訊報》發文認為這種模式的問題非常明顯:自油價飆升以來,一個40英尺長的集裝箱從上海運往荷蘭鹿特丹的價格已上漲3倍。
  一些分析家認為,高漲的運輸成本使遠距離運送各種商品的代價過于高昂,各國會轉而發展地區貿易。譬如,在美國,由于燃料價格帶動海運成本高漲,進口産品更加昂貴。此時一些生産活動就會回歸美國本土,還有一些生産活動會從亞洲移至地理位置較近的出口國,即以墨西哥取代中國。
  高油價除了直接提升了運輸成本外,也使那些以原油做原材料的下遊産品的價格高升。實際上,在高油價的推動下,各國正在推動貿易改革。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告訴記者,目前各國都在推動節約能源技術和貿易的發展;推動治理污染、關係氣候産品貿易的發展;推動替代能源貿易和技術的發展。“油價從高位回到低位還將有一個過程,這期間就會使全球産業結構、貿易結構發生很大的改變。”
  美國《商業周刊》的文章稱,由高油價帶來的運輸成本上升正在侵蝕“中國價格”的競爭優勢。一些西方公司的高級主管預測,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玩具、服裝和其他消費品價格在今明兩年上漲的速度可能會高達10%。美國政府的數據顯示,中國産品的價格從2007年5月起開始連續8個月出現上升。盡管價格比上一年只上升了2.4%,但是一些分析人士説,這種轉變令人不安,而且有跡象顯示會出現更大幅度的價格上漲。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因為“中國制造”的外銷産品多是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對必需品價格的有限度調整並不會大范圍影響其在世界上的需求量。
  事實上,全球油價高漲對“中國價格”的影響是有限的。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我國物流運輸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原油只佔到其中的1/4。而且高油價的范圍是世界的,不單是中國獨有的。

全球經濟放緩不改中國世界制造業中心地位

  上半年我國出口增速在逐步下滑。在世界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已經有人開始驚呼“中國外貿的拐點是否已經出現”?“我國作為一個制造大國,一定會更大程度受到外部衝擊,但其實更大的衝擊來自我們內部成本的上升。”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對本報記者表示。
  國際經濟形勢的嚴峻有目共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于7月17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最新預測》中略微調高了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至4.1%,但是報告仍然認為發達經濟體需求減緩與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通脹率上升使世界經濟仍處“艱難時刻”。
  站在漩渦中心的美國在巨額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以及嚴重的次貸危機影響下面臨著極大的經濟衰退的可能。受其影響,歐洲央行也同樣面臨著經濟下滑的風險。7月3日,歐洲央行宣布加息25個基點至4.25%這個7年以來最高點,以應對當前4%的高通脹率。而歐盟和美國正是中國前兩大貿易夥伴。
  “國際環境不利因素對所有以出口加工産品為主的國家和地區是類似的。比如原材料價格漲了,那麼同樣需要進口原材料進行出口加工的國家也面臨這樣一種壓力;或者是貨幣升值。美元貶值,因此人民幣對美元在持續升值,但其他國家的貨幣對美元同時也在升值。”宋泓説。
  他説,更大的衝擊來自內部成本的上升,這裏麵包括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政府分階段減少低附加值産品的出口退稅等等。但我國自身也有很多優勢,比方説我們的整體基礎設施水準、人員水準,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沒有辦法比擬。綜合現有的國際和國內的壓力,如果國家和企業能夠應對得當的話,這種衝擊完全可以避免。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宋利芳也表示,國際經濟放緩對我國外貿短期之內的影響是必然的,但是現在東南沿海企業在進行産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一些企業在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努力。這樣的産業調整進行下去,中國的世界制造中心地位不會變。

商務部:下半年出口較樂觀

  22日,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公開對外界表示,根據近期商務係統在國內沿海省份的調研結果,“下半年我國外貿形勢將保持合理增長,出口會比較積極樂觀。”
  據海關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2341.7億美元,同比增長25.7%,出口增長21.9%,進口增長30.6%。官方認為,上半年我國外貿走勢雖然遇到諸多問題,但總體形勢良好。出口增速的放緩與進口速度的提升,主要是國家改善進出口狀況的相關政策産生了效果,也符合年初制定的外貿政策目標。
  外需過旺、內需不足是中國經濟的固有問題。業內專家也認為,限制“兩高一資”等措施的實施使出口增長回落,改變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正是我國經濟該經歷的階段。但目前一些由此牽扯出來的問題已開始顯現:內外交困讓出口企業壓力增大,紛紛倒閉,如紡織等一些出口外向型行業的生存難以為繼。宋泓分析,今年上半年出現的問題在下半年會更突出地表現出來,下半年整個出口的態勢會進一步放緩,如果不適時出臺相應的措施,情況會變得愈發嚴峻。
  根據商務部研究院市場研究部的分析,目前我國外貿發展主要面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我國主要出口市場美國和歐洲經濟出現衰退,消費需求下降;二是由于經濟不景氣,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回潮,貿易摩擦增加;三是由于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因素影響和來自國外的訂單的減少,江浙、山東、廣東的一些中小企業,主要是加工貿易企業紛紛倒閉或者破産,導致失業,對當地經濟的發展産生了不利的影響。
  高虎城説,下半年將適時對某些困難行業和企業的出口退稅作出調整。下半年外貿形勢會積極樂觀,我國將繼續堅持貿易結構優化的調整,堅持限制“兩高一資”産品措施。

  相關稿件
中東歐有望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汽車制造中心 2008-03-12
聯想集團將在印度和墨西哥建立新制造中心 200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