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供應偏緊 養牛大戶呼喚肉牛保險
    2007-12-04    本報記者:高露 陳偉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就在人們對豬肉價格上漲空前關注的時候,牛肉價格近幾個月也一路走高。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11月29日,牛肉價格為每公斤23.89元,比去年同期上升44.92%。今年1至10月份,牛肉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1.49元,比去年同期上漲16.6%。
  河北福成集團總公司董事長李福成透露,今年以來,肉牛收購價格也在漲,現在收購肉牛一公斤需要13.5元,而去年的這個時候,一公斤只要八元錢。

肉牛出欄量在下降

  福成集團專門從事肉牛的飼養、屠宰和加工。盡管現在牛肉價格上漲,但是作為養牛大戶的李福成卻並未喜上眉梢。“你知道牛肉價格為什麼漲嗎?因為牛肉的消費增加了,供應卻相對減少了。我們公司現在都收不到牛了!”李福成略有焦慮地説。
  他告訴記者,往年公司都會去內蒙古等其他省區收購肉牛,然後就地飼養育肥,但是今年收上來的牛卻很少,每天的屠宰量也在下降。
  “現在牛源確實比較緊張,肉牛的出欄量在下降,肉牛屠宰場和加工廠面臨吃不飽的狀態,牛肉基本上供不應求。雖然牛肉的産量一直在往上走,但是牛肉消費量增長更快,牛肉産量的增長趕不上牛肉消費量的增長。”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副秘書長劉強德對記者説。
  記者日前到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的高樓鎮大牲畜交易市場採訪時看到,整個市場比較冷清,只有少量的牛羊待售,沒有買牛人光顧。交易市場的工作人員説,過了10月份市場裏就基本上沒什麼牛了,近一兩個月的肉牛買賣減少了很多。
  既然收不上牛,牛肉供應又不足,為什麼自己不多養牛呢?“不敢多養呀,現在飼養肉牛的風險比較大,而且沒有保障。如果給我保障,我可以再開五家肉牛飼養場。”李福成説。他現在擁有兩個肉牛飼養場,且肉牛的數量將近兩萬頭。
  李福成所説的“保障”指的是保險。據他介紹,一頭肉牛從下種到屠宰,生長周期比較長,一般為四年,比肉雞和生豬的周期都長,飼養的風險比較大,因此更需要保險的保障。目前,國內雖然已經推出了生豬保險,但很多地方的保險公司並沒有推出針對肉牛的險種。

保險問題亟待解決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長期以來,我國農業保險經營大都處于嚴重虧損的狀態。由于農業保險潛在風險很大,且涉及千家萬戶,承保、理賠均存在很大的難度,特別是近年來保險公司改組為股份公司後,大大縮減了農業保險業務。
  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有關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説,雖然他們公司現在也有肉牛方面的保險險種,但是業務暫時還沒有開展起來。問題就在于,要是保費低的話,他們賺不著錢;要是保費高的話,由于沒有中央和省裏的補貼,養殖戶拿不起。而且,就算有保險補貼,一般養殖戶也不太愛保險。
  目前,生豬和奶牛保險已經被納入政策性保險之列,養殖戶可以拿到政府超過50%的保費補貼,不過農業專家認為,目前來看,除非我國居民改變肉類消費結構,不然肉牛很難享受到跟生豬和奶牛同樣的待遇。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就全國平均水準而言,每個人每天的牛肉消費比重大概佔到肉類消費的1%,而豬肉則佔到了20%,所以豬肉的重要性大大超過了牛肉,這是政府推出生豬保險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他説,國家政策都是從整個國民經濟的角度來考慮的。跟豬肉相比,牛肉的産業鏈比較短,對老百姓的影響小一點,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也小。不過,在全國肉類的生産總産量當中,牛肉的消費比重在慢慢提高,未來,不排除國家擴大補貼范圍,把肉牛保險納入政策性保險,但畢竟不可能那麼快實現。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中國農村保險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庹國柱指出,缺乏保險的保障不是牛肉漲價最重要的因素,在目前牛肉漲價預期比較高的情況下,不排除有一些養殖戶惜售的因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雖然保險可以提供保障,增加供給,卻難以直接起到平抑物價的作用。
  他認為,肉牛保險在國內基本上不太受重視,目前很難被納入政策性保險,但以後説不定會開展,尤其是在一些肉牛養殖比較多的省區,比如説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地。

想辦法提高飼養戶積極性

  在李福成眼中,“保障”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疫情補貼。他説:“養牛戶最怕的就是碰到重大疫情,由于保險公司不給上保險,政府的疫情補貼又太少,死一頭牛,損失很慘重。”按照2007年的最新標準,因重大疫情導致肉牛死亡的,養牛戶可以獲得每頭牛1500元的政府補貼,其中,中央和省裏承擔55%,個人承擔45%。
  李福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現在13.5元一斤牛肉的價格計算,一頭1000斤的肉牛大概值6800元,如果它因為疫情死亡,將獲得1500元政府補貼中的55%,也就是800元左右,遠不足以彌補損失。李福成認為疫情補貼過少是他不願擴大肉牛養殖規模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據庹國柱透露,國內肉牛受疫病影響的情況比較少,而且也比較少出現大規模的傳染病。至于補貼,其實在西方國家一般也不會足額給養殖戶的,有沒有補是一回事,補多與補少又是一回事。肉牛養殖應該被視為一種市場行為,養殖戶自己要學會防范與管理市場風險,國家不可能包辦一切。
  對此,劉強德也表示,導致牛肉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説飼料漲價、消費量增加、牛源減少,等等,保險不是一個主要原因。現在一些養殖戶不願養牛,都出去打工了,所以關鍵是要靠市場來拉動,讓養牛戶有利可圖,提高他們的飼養積極性,從而保證牛肉供給。
  據了解,不僅飼養戶養牛的積極性不高,國內的一些肉牛優良品種的處境也堪憂。比如,魯西黃牛是我國著名的地方優良品種,以肉質好、個體高大而著稱,日本等國家曾花高價購買原種牛,但近年來由于飼養量下降和不規范雜交等因素,已瀕臨絕種的邊緣。李福成為此呼吁,政府應加大科研投入,優化國內肉牛品種,並培養新品種,促進肉牛業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