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並購:可能成為下一輪外資對華投資主力
專家指出,對此要引導和規範,防止壟斷,確保重點戰略産業安全
    2007-09-14    本報記者:康淼 盧志勇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國吸引外資在經歷了高峰期後,目前已進入平穩期,這幾年實際利用外資平均每年在600億美元左右。在國內資金供給充裕,不少産業能力過剩,內資企業的技術能力和製造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中國是否還需要繼續大規模地利用外資?
  商務部在第十一屆中國投洽會上發布的《2007中國外商投資報告》指出,今年和未來一段時間,中國還需要繼續較多地利用外資。如何培育利用外資新的增長點成為本屆投洽會上各方熱議的話題。有關專家認為,跨國並購投資目前在中國處於起步階段,未來將成為中國吸引外資新的增長點。

中國吸收FDI結束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

  據商務部統計,2002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按可比口徑,不含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為527.4億美元,2003年為535.1億美元,同比增長1.4%;2004年為606.30億美元,同比增長13.32%;2005年為603.25億美元,利用外資金額首度出現負增長,為-0.5%,2006年為630.21億美元,同比增長4.2%。今年1月至7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1676家,同比下降4.81%;實際利用外資金額369.31億美元,同比增長12.92%。按照這一趨勢,預計2007年全年利用外資金額將保持在630多億美元左右。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説,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已經結束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長階段,FDI增速在放緩。中國對FDI的需求已經走出最初資金嚴重短缺的階段,吸引外資正在從重“量”向重“質”轉變,開始進入平穩發展階段。這是中國在吸引FDI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認為,今年和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利用外資的增長速度不會太快,但是利用外資的絕對數將繼續保持較大規模。研究表明,東道國國內資金盈缺狀況僅僅是影響利用外資的因素之一,而且往往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全球跨國投資的現實狀況是,資金充裕的發達國家吸收了全球2/3以上跨國投資,美國和英國是資金最充裕的國家,也是全球金融中心,但同時也是吸收跨國投資最多的國家。
  江小涓認為,吸引外資與吸引國外各種優勢要素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繼續保持較大規模吸引外資,就是要通過吸收外資更多地吸收全球各種優勢資源。

跨國並購投資增加成新趨勢

  “跨國並購投資增加是外商投資中國的一個新趨勢。國際上,跨國並購投資佔跨國投資的70%到80%,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也開始逐漸吸引跨國並購投資,目前跨國並購投資大概佔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5%左右。”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潘碧靈説。
  據統計,2006年全球的跨國並購總額達到3.79萬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58%,並購已經成為世界上跨國投資的趨勢和主流。江小涓&&,採用並購方式利用外資具有以下優點:一是不增加新的生産能力。當東道國的生産能力過剩時,如果通過新企業的方式利用外資,會增加新的生産能力,進一步加劇競爭,對並購企業和被並購企業都不利。二是可以共享資源。企業之間通過並購合為利益共同體,共享對方的技術優勢、市場份額、品牌影響和分銷網絡等優勢資源。三是減輕失業壓力。新設投資和並購投資都能提供就業機會,但是並購投資保留原有企業中的就業崗位,不會引起因企業倒閉而産生的集中失業問題,社會壓力較小。
  有專家指出,隨着中國“入世”過渡期結束後服務貿易領域的進一步開放,跨國並購必將成為推動中國利用外資新的增長點。數據顯示,2002年至2005年,中國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分別為140.11億美元、131.36億美元、122.28億美元和116.79億美元,佔全部外資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6.57%、24.55%、20.17%和19.36%,明顯低於發達國家71%的水平。目前,中國服務業的開放度為62%,發達國家一般是80%左右。這意味着在服務業領域,外資還有巨大的進入空間。值得注意的是,外資進入服務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採取並購的方式進入。
  中信資本董事總經理張渺認為,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收購兼併活動,也可能成為下一輪外資對中國直接投資的主力。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亞洲最為活躍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2006年,外資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中國內地共投資129個案例,參與投資的機構數量達到77家,整體投資規模達129.73億美元。2007年第一季度,投資中國的亞洲私募股權基金募資75.64億美元,同比增長329.5%。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迅速發展將推動國際資本進入中國並購市場。

外資並購投資行為需引導和規範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認為,在投資方式上,我國吸收外資的方式從新設企業為主轉向新設和並購兩種方式並重,未來中國外資並購的案例會增加,需要引導和規範外資並購投資行為。
  首先要防止壟斷,堅持強化市場競爭。並購有可能減少企業數量或者加強龍頭企業的市場地位,從而引起壟斷問題。我國已經成長起一批競爭力較強的本土企業,要為他們提供平等競爭的體制環境和政策環境。在國內企業短期內還不具備競爭力的一些産業中,至少要引進兩家跨國公司,使不同外商投資企業之間形成競爭。
  其次,要確保國家對重要戰略産業的控制力,對這些産業中的大型外資並購案,要有審查程序和控制能力,確保重點戰略産業的安全。
  第三,還必須完善並購價格決定機制。資産交易定價問題是並購中的一個難題,利用好資本市場是一個重要措施。資本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以及上市公司資産的流動性,使通過資本市場進行並購,其公開性和公平性能較好得到保證。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