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資企業融資問題一直是兩岸金融業關注的熱點。在廈門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投資與融資”研討會上,來自兩岸企業、金融界的代表就台資企業發展與融資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並為兩岸金融交流建言獻策。 從投洽會上傳遞的信息來看,儘管兩岸金融合作“破冰”尚待時日,但在大陸的積極助推下,&&融資困境有望進一步緩解。大陸A股市場或漸成台資企業融資新渠道,未來台資企業將掀起大陸上市熱潮。
大陸已成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
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透露,兩岸貿易在去年首次超過千億美元的基礎上,今年有望突破1100億美元。
截至今年7月,兩岸貿易額累計已達6699億美元,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4386億美元。商務部已批准&&投資項目近7.4萬個,實際使用台資447億美元。大陸已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和最大的投資目的地。 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今年8月底公布的“2007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結果顯示,63.4%的受訪台商選擇了“擴大對中國大陸的投資生産”的選項。34.78%的受訪台商選擇了“在台灣母公司繼續生産營造”。選擇“希望回&投資”的比例從2006年調查時的1.97%下降到此次的1.83%,這一比例在2004年是4.10%,2005年是2.70%。 與此同時,近年來&&赴大陸投資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逐漸從合資合作模式轉為獨資經營方式。過去“台灣接單、大陸生産、香港出口”的傳統營運方式也正在被“大陸接單、大陸生産和大陸直接出口”的新模式取代。 台灣工商建設研究會理事長顏文熙説,這一方面是由於大陸經濟發展、市場開放、投資領域擴大等投資環境的改善降低了&&的投資風險,拓展了&&的投資空間,增強了&&的投資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出於自身因素及企業制度等方面考慮,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大陸市場所作的適應性調整與安排。
&&面臨融資困難
“&&在積極擴展事業規模的同時,所面臨的仍是融資上的困難。”顏文熙説,台灣當局規定,企業對大陸投資不能超過凈值的40%,使得很多企業有錢投不到大陸來。最近雖然稍有開放,但限制仍多,&&需另尋資金來源。&&面臨的融資困難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台灣金融機構不能進駐大陸市場。沒有了人民幣的操作平台,台灣金融機構無法向&&提供本地化並滿足&&日漸增加的內地採購所需要的人民幣周轉營運資金。此外,無法通過實地審查、就近了解&&在大陸公司或工廠運作的真實情況,也影響了台資銀行對&&的信任程度。 二是&&在大陸的擔保信用不足。目前大部分在大陸的&&為中小企業,對大陸銀行而言,比起一些大企業,知名度不夠,如果又沒有足夠的擔保品或是夠分量的擔保人,造成大陸銀行不敢相信&&,借款成功率較低或是貸款額度很小。 三是&&對大陸金融政策了解不夠。包括對大陸金融運行政策、制度不夠熟悉,對銀行支持貸款的領域、重點、貸款品種、貸款條件、企業信用評級、貸款申請方式、審查方式等了解不多。 顏文熙希望台灣當局能多考慮中小企業經營的資金困境,積極採取開放的態度,讓台灣的銀行到大陸設立分行營運據點,就地服務台商,以解除&&經營所需資金的燃眉之急。 他説:“台灣的銀行在大陸設立分行營運據點,對於&&營運資金的活絡、經營的提升、競爭力的優化均能帶來幫助。同時,台資銀行能在大陸這個快速成長的經濟體中獲利,還能有效提高台資銀行經營規模,提高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大陸投融資環境優化
&&將獲重大政策利好
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在“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投資與融資”研討會上&&,大陸已經注意到,近來不少台資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大陸發展中都遇到融資問題。多年來,大陸多方面入手,&&了多項政策及措施積極助推&&在大陸融資。[詳情]
A股市場或成&&融資新渠道
記者從“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投資與融資”研討會上傳遞的信號判斷分析,在目前傳統融資渠道尚難拓寬的情形下,通過大陸A股上市獲得資金或將成為未來台資企業融資的新路徑。[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