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鎮素有中國瓷都之稱,陶瓷堪稱景德鎮立市之本。然而,近年來,陶瓷市場上大肆倣冒、盜用景德鎮陶瓷外觀設計、知名商標和名人名作的案件時有發生。 近日,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六家企業侵犯景德鎮海暢法藍瓷有限公司著作權案做出一審判決,其中四家廣東潮州企業被判共賠償海暢公司經濟損失140萬元。但記者採訪發現,由於類似案件頻發,景德鎮陶瓷知識産權保護仍然面臨諸多難題。
|

葉丹拿着幾可亂真的法藍瓷倣冒品與真品。左為真品,右為倣冒品。

左為倣冒品,右為真品。 (本文照片均由本報記者胡錦武攝) | 精美陶瓷遭遇瘋狂倣冒
海暢公司是一家台灣企業,2003年投資入駐景德鎮,其自行研發創作的“法藍瓷”系列陶瓷美術作品由於做工精美,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隨着市場的拓展,倣冒法藍瓷的現象也開始出現。海暢公司涉外部參與陶瓷打假的葉丹説,2006年在深圳舉辦的一次文化博覽會上,公司發現會上展出的某些陶瓷作品與法藍瓷竟驚人地相似,此後,在設法購買到部分展出品比對後,發現這些陶瓷作品均為倣冒甚至完全剽竊了法藍瓷的外觀設計。 公司隨後發現,景德鎮本地市場竟公然銷售由廣東潮州市金藝陶瓷廠生産的倣冒品。隨着調查深入,海暢公司發現僅潮州市就有五家陶瓷生産企業涉嫌倣冒法藍瓷,另有香港一家公司和景德鎮一家陶瓷經銷部涉嫌銷售倣冒法藍瓷。 “陶瓷産品的外觀設計很容易被倣冒,專業人士只要偷拍展品或登錄網站下載照片後,就能進行仿製。”葉丹説,倣冒現象已經對法藍瓷市場造成了衝擊,德國一家大型商場2006年甚至因為倣冒品價格更為便宜而拒絕了法藍瓷入駐。葉丹説,由於成本低,倣冒品的價格有時只有真品價格的1/10。 為此,2006年8月,海暢公司一紙訴狀將涉嫌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的七家企業或經銷部告上法庭。 今年3月26日,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定,其中六家被告已構成侵權,並判處其中四家潮州企業共賠償海暢公司經濟損失140萬元,侵權的香港公司和景德鎮某陶瓷經銷部立即停止銷售海暢公司享有著作權的陶瓷製品。
侵權頻發凸顯景瓷保護之困
海暢公司一案的宣判無疑是景德鎮陶瓷知識産權保護的一次勝利。然而,記者採訪了解到,海暢公司一案僅僅是近年來景瓷遭遇侵權案中的一個例子,由於侵權手法層出不窮,景瓷維權任重而道遠。 1999年,江西省第一個知識産權審判庭在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開始邁出了景瓷通過法律維權的第一步。據了解,這個審判庭近五年共審理涉及陶瓷知識産權方面的案件128件,約佔整個知識産權案件的70%,其中專利糾紛約佔12%,商標糾紛約佔18%,著作權糾紛約佔26%,商業秘密及不正當競爭約佔5%。 “高薪‘挖走’景德鎮陶瓷企業技術人員、從企業網站收集景德鎮陶瓷照片和在展館偷拍是侵權者常用的伎倆。”知識産權審判庭庭長洪珂珉説,景德鎮陶瓷遭到的侵權行為可以分為六類: ——侵犯專利權。如江西省玉風瓷廠設計生産的“公僕杯”獲得國家專利局授予的外觀設計專利權後,曾被大肆倣冒,並以低廉的價格在本地和外地市場上銷售; ——侵犯商標專用權。如江西省陶瓷工業公司持有的“龍珠閣”牌著名商標,被屢屢侵權。尤其是外地陶瓷生産企業,貼上該商標標識,冒充景瓷銷售,甚至出口到國外; ——濫用“景德鎮”證明商標(馳名商標)。由於這款標識長期被外地粗製濫造的陶瓷所倣冒,致使“景德鎮”標識陶瓷銷售量逐年萎縮; ——倣冒名人名作、侵犯著作權。一些私營企業和個體戶,為牟取暴利,倣照名人的繪畫風格和簽名,製作所謂的名人作品,高價銷售。如張松茂的“春江花月夜”瓷板畫,被北京某工藝公司假冒,並高價出售; ——侵犯商業秘密和不正當競爭,如海暢公司的“法藍瓷”。這家公司部分員工曾經帶走技術到本市個別企業和外地陶瓷廠家製造與“法藍瓷”公司相同或近似的知名商品,使消費者産生誤認誤購,損害企業利益和消費者利益; ——其他侵權糾紛。如技術成果合作、轉讓産生的侵權糾紛等。 由於侵權手法繁多,法院受理相關案件後又面臨難以取證的困擾,維權成本過高使部分受侵害者望而卻步,法律維權常常面臨尷尬。洪珂珉説,侵權者生産地點日趨隱蔽,其銷售獲利證據無法獲得,導致法院難以對違法企業進行有效制裁,一方面違法成本過低,另一方面維權者訴諸法院後卻要承擔時間、金錢上的巨大成本。
景瓷打假期待良性循環
“通過法院判決,僅僅是為了表明公司打假的決心,因為很可能打掉3家,很快又會冒出10家來。”景德鎮海暢法藍瓷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美惠説,倣冒嚴重擾亂了法藍瓷市場,致使大量的潛在客戶流失。 海暢公司的經歷並非個案。江西省玉風瓷廠設計生産的玉風系列茶杯,曾因倣冒産品大量涌現,銷量最多時下降了五六成。而瓷廠在執法部門幫助下組織“打假隊”後卻發現,僅景德鎮市內倣冒的廠家、作坊就達五六十家之多,甚至剛查繳一家店,又冒出了好幾家,使打假力不從心。 記者在景德鎮金昌利瓷貿大廈暗訪時則發現,一些銷售店中既無商標也無生産廠家的陶瓷製品仍然不少。一家名為“華川瓷業”的銷售店店員在記者詢問陶瓷為何沒有商標時甚至顯得極為“惱火”。景德鎮星光瓷廠專賣店的經銷人員則稱,有的銷售店的陶瓷冒用他人商標甚至有的屬“三無産品”,因此很忌諱顧客詢問商標的事。 顯然,僅僅通過法律手段仍然無法從根本上杜絕景瓷被侵權的現象。洪珂珉認為,知識産權持有人缺乏保護意識和觀念、創新成果和産業轉化環節脫鉤、對國家級馳名商標和省級著名商標保護力度不夠等均是倣冒者有機可乘的重要原因。 “我們現在採取的辦法就是技術創新,讓産品技術含量不斷增強,工藝立體化程度越來越高,倣冒的難度也必然增加。”許美惠認為,只有讓倣冒者無法倣冒才是根本之策。 洪珂珉認為,應強化專利保護,鼓勵和提倡生産企業申請註冊商標,並通過建立健全行業協會組織等多種措施,規範廠商的生産經營行為,建立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才能真正保護好景德鎮陶瓷這塊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