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6-04 作者:劉秀浩 來源:東方早報 |
|
|
房地産業調控措施歷經6年反復波折,此番終於不再僅着眼於打壓房價了。人們有理由期待,借助稅制這一調節財富收入分配的利器,房地産行業這個一直以來的“支柱産業”調整,能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突破點之一。 細讀昨天出爐的《關於加強土地增值稅徵管工作的通知》可以發現,此次“嚴格徵收土地增值稅”的主要目的在於,“保障收入公平分配、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顯然,這一舉措已遠遠不是打擊開發商這麼簡單。 實際上,地産作為行業利潤最高的行業之一,已成為社會資金的主要聚集地。在最火熱的2009年,全民的房地産投資熱情甚至讓民營業主們將實業工廠關閉,轉身炒房或者進行直接投資,大量資金堆積出的地王將房價推高至遠遠脫離百姓收入實際的地步,財富的畸形分配已然是個毋庸置疑的事實。 收入分配模式調整的聲音,近期頻頻見諸報端、網絡。 在增值稅徵收方案&&之前,有關房産稅稅制改革的討論也正自上而下地火熱進行中。“房産稅稅制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公平市場競爭,調節收入分配。”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直接道明了推出房産稅的真實目的。高培勇説,由於中國沒有財産稅,房産稅更多是作為一種調節貧富差距的手段。 在進行稅制調整的同時,一支支“收入分配改革”調研組已悄然深入各地進行調研。有媒體報道,在南京的一次座談會上,江蘇方面向調研組反映了當前稅制存在的四方面問題,並認為這些因素導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其中,與房地産業相關的就佔到兩條。具體體現為,增值稅、營業稅等流轉稅稅種直接附着於商品價格,最終進入消費領域,在中國流轉稅類稅收收入佔據50%以上收入的格局下,這些稅收實際落在了絕大多數中低收入階層身上,使得他們成為了稅收負擔的承擔主體,同時導致收入分配差距繼續擴大。 此外,江蘇方面提出,房産、物業等不動産稅、遺産稅和贈與稅以及其他各種類型的財産財富稅,其不完善以及嚴重的累退性,亦加劇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 由於金融危機,錯過了2008年,這次機遇,是時候該抓住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