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外資銀行辦理業務在中國內地一直被視為身份的象徵,普通老百姓路過外資行大廈或營業廳門口,依舊是抬頭觀望招牌者多而走進去的少。但也許普通老百姓並不知道,外資銀行在中國這塊異鄉的土壤中成長得並不容易,備顯艱辛。
另辟蹊徑有辛酸
昨日,滙豐中國宣布,該行在重慶市和湖北省籌建的兩家滙豐村鎮銀行已獲監管部門獲批。而此前記者在採訪渣打銀行(中國)董事會常務副主席兼首席執行總裁林清德時,他也透露,該行在內蒙古的村鎮銀行也將在年內開業。 然而,在看到滙豐、渣打、花旗等這幾家最早轉制法人化的外資銀行陸續拓展中國農村金融市場,上海師範大學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孫茂輝教授認為,“開拓中國農村金融市場可以説是外資銀行一大成功戰略,卻也反映出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業務受限的情況下,另辟蹊徑的‘辛酸’。” “外資銀行進入農村,對於中國發展農村金融來説起到了一定的帶頭示範作用。不過,外資銀行目前紛紛設立村鎮銀行最大的效用在於搶佔先機,而切實的業務發展並不容易。”孫茂輝指出。 “無論是小額貸款公司、無抵押小額貸款等等,還是各種結構性理財産品,外資行始終力圖‘鑽’一些中資行所沒有涉及或涉及較少的業務縫隙。所以,外資銀行‘另辟蹊徑’並不容易。”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感嘆到。
市場份額增長難
在華外資銀行在金融危機後,紛紛&&金融危機對其在華業務影響不大,但不可否認的是,外資銀行的形象多多少少還是受到了影響。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金融危機使得中國的監管層對於在華外資銀行的監管都更為謹慎,記者感到外資行的金色光環正在褪色。 昨日,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正式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10億元人民幣金融債,這也是首家外資行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而外資銀行於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終於破冰,也表明中國金融市場對外資銀行的開放程度再加一碼。不過,上述分析人士坦言,“這並不意味着其他外資銀行有廣泛而陸續跟進的餘地,市場反應有待後續觀察。” 5月19日,上海銀監局公布的以20家在滬外資法人銀行為統計標的的報告顯示,至2009年末,外資銀行資産總額、各項貸款和各項存款由降轉升。然而,外資銀行在國內銀行業的市場份額卻並沒有改善。 根據此前普華永道公布的報告顯示,2009年外資銀行在國內銀行業的市場份額出現下滑,為2%左右。同時,只佔2%市場份額的狀態將在今年持續而較難突破。 “至今,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仍限於分支網點的開設、布局,而其眾多極具優勢的較為複雜的金融業務仍無法在境內運營,同時在傳統業務上缺乏與中資銀行的競爭力。未來2到3年內,外資銀行在中國業務領域的開拓比較難,即使有一兩業務領域的突破,新業務的發展也不容過於樂觀。”上述分析人士&&,“可以説,外資銀行在中國境內的發展正在進入‘瓶頸’時期。” |